查看原文
其他

这位大工人,让中国“芯片”闪耀世界!

讲述校友故事的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6-20


校友年度人物档案


卜爱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所长,中电国基北方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1983年—1987年,本科就读于我校无线电技术专业。历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市场营销处副处长、处长、所长助理、副所长,2015年11月任所长。带领十三所坚持“军工是立所之本、产业是强所之路”的发展战略,坚持以国家战略为先导,以强军为首责的核心使命,始终把军工任务放在首位,先后取得了3025项科研成果,其中59项荣获国家级奖励、516项获省部级奖励。在保证军工任务完成的同时,专注优势产业,培育核心专长,民品产业形成了“智慧照明及碳化硅电力电子全产业链;4G/5G通信基站及光电子;安全电子THz及传感器”三大产业领域。2018年全所实现总收入76亿元,2019年实现总收入84亿元。十三所现已成为我国核心器件供应基地、半导体新技术新器件创新基地,高技术民品产业一流供应商,为我国半导体事业做出开创性贡献。



清晨,石家庄下起了雨,刚从北京出差回来的所长卜爱民,冒雨来到氮化镓功放芯片的生产车间,熟练地换上白大褂、帽子、鞋套,一边聆听车间负责人的汇报,一边盯着生产线上员工的操作。5年来,他不知来过多少次。


“黑名单”

2016年2月,国家工信部公布,我国已于当年初正式启动了5G研发技术试验,5G基础研发试验将在2016年—2018年进行。这条消息引起了卜爱民的注意。刚刚就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以下简称十三所)所长,他在笔记本上反复写着“5G”,陷入沉思。


拥有技术背景的卜爱民,对前沿科技颇为看重,关于5G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他关注已久。


“当时,所里的其他科研生产任务已经很重,国家也没有专项经费支持。”卜爱民说,“但我认为,5G必将在不久的未来影响国家技术和国民生活。要知道,在相关设备和器件上,我国依然需要进口。必须提前布局!


“科研国家队,就先别管什么经济效益。”在卜爱民的坚定里,《5G基站射频功放芯片的研发》项目悄然上马。作为具有60余年历史的综合半导体研究所,十三所在军用功放芯片的研发和生产上成绩斐然,但在5G领域却还是“小学生”。为此,卜爱民成立了专项研究实验室,选调所内顶尖技术人才,投入大量资金。同业还在迟疑和观望时,他已经跨出了第一步。


5G芯片项目是卜爱民给自己布置的“拔高题”,要答就必须答好。从项目启动直到今天,他几乎没有休息。“不啃下这块硬骨头,誓不罢休!”为了解民用前沿市场的现状和需求,他多次到华为、中兴等公司走访调研,获取一手资料。2017年,积极促成了十三所与中兴的强强联合,合作实验室正式运营,5G芯片项目商用注入新活力。


100万。这是2017年底,卜爱民给5G芯片项目实验室的奖励金,也是十三所历史上最大的一笔奖金,尽管这个项目还没有任何经济收益。“这是关乎国家战略的重要项目,是关键领域,是‘卡脖子’的地方。还没有成果?那就再帮他们加把劲儿。”卜爱民说。


2018年8月1日,在全国军人欢度节日的时候,老牌军工研究所十三所及其下属机构被列入美国封锁的“实体清单”,也就是大众口中的“黑名单”,5G芯片项目中,涉及到的需从美国进口的基础材料、设备和服务“断供”了。


“美国的制裁,对我们有影响吗?负面影响肯定有一些,但我更希望把它看作是加快创新的驱动力。”卜爱民自信地说,“美国的制裁,可怕吗?一点都不可怕。因为提前布局,我们的研究已经初具成果,我非常有信心。


2018年12月,十三所带着自主研发的5G基站氮化镓射频功放芯片参加中国国际应用技术交易博览会,这项已完成多款产品设计、并获得客户认证成功的成果惊艳亮相。这也标志着,美国在该领域的垄断没有得逞,中国拥有了自己的芯片。


1亿片

在华为、中兴等国内企业相继上了美国的“黑名单”之后,几乎所有射频芯片的进口都被限制住了,国内对于国产5G射频功放芯片的需求量激增,很多企业向十三所抛来了橄榄枝。大量订单蜂拥而至,也多出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芯片量产。


虽说十三所已经完成5G芯片的设计,具有一定生产能力,但此前仅为军用,量产能力十分有限。“在量产能力方面,我们确实还有些落后,总是在‘跟跑’。既然限制了进口,那就必须全靠自己,不能被美国‘卡住脖子’。”卜爱民带领领导班子积极转变思路,主动学习民用产品的生产经营理念,并应用到实际生产管理中。此外,他又继续加大投入,购买和升级关键生产设备,改进了生产线的动力和后勤保障体系,并重新规划了整个产品供应链。渐渐地,十三所芯片的量产能力稳步提升,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可全面满足中国5G通信基站的要求,“跟跑者”变成“同行者”。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袭。美国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和禁运愈发严重,国内对5G射频功率芯片的需求也愈发紧急。大年初二,卜爱民顾不上与家人团聚,就早早来到办公室,开始新一年的忙碌。他一边安排所里的防疫工作,一边深入生产一线,与工人一起摸爬滚打。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在疫情蔓延的困难时期,十三所仍保证了芯片的正常生产和供货。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现在,十三所已成功实现了5G基站射频功放芯片量产,成为了国内唯一一家国产化、产业化的单位,产品的可靠性和直通率超过国外同类产品。卜爱民自信地说:“2020年,我们预计量产一亿片,覆盖20万座基站。我们终于有了可以完全代替进口的中国‘芯’!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国之重器必须立足于自身。通过我们的努力和攻关,让国家摆脱被‘卡脖子’的困境,我很自豪。但这不是终点,我们不会满足只做同行者,未来我们必将是领跑者。”卜爱民满怀坚定。


 33年 

进入十三所工作,从毛头小伙到央企领导,卜爱民一干就是三十三年。2018年底,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和第四十九所合并,成立中电国基北方有限公司,卜爱民兼任党委书记、董事长,他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第三颗GEO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已完成全球组网,开始服务于全球导航。国基北方充分发挥自主研发、技术创新的优势,依托宇航产品和高可靠性关键芯片研制的基础,为北斗三号工程配套单机4种50余台、各类组件及核心器件8000余件,为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星用固放作为GEO卫星通信系统的核心部件,为了适应北斗导航卫星建设,我们自主开展了某波段星用固放的研制工作,通过反复攻关,大大提高稳定性。”在国家重大项目上,卜爱民从未松懈。“原来,我们的固放只能给国外进口的器件做备份,这一次,我们的产品突破了全国产化技术,完全满足了导航卫星的应用需求,主备份都是我们的,国产化率达到100%。


“军工电子国家队”是卜爱民口中的高频词。2019年国庆阅兵礼上,所有武器都装载了国基北方出品的重要器件。近年来,卜爱民一直坚持以军为核心,积极统筹军工电子业务发展,成体系布局固态器件、惯性微系统与传感器等领域科研生产,加快提升半导体电子器件整体支撑、保障与发展引领能力。在卜爱民的带领下,国基北方持续为全军各兵种全方位提供先进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产品种类已达几千种。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明确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此,卜爱民带领全所制定了“坚持以军为核心、以民为主体、科技支撑、军民融合发展”的方针,投入大量精力,带领全所打造民品产业平台,除了聚焦5G芯片产业,还立足微电子、材料和电子封装等基础领域,集中优势,大力推动民品产业改革发展,在民用产业持续投入,提升规模化经营能力。他上任后,十三所和国基北方的收入逐年增长,每年涨幅均超过10%,预计2020年将突破100亿。因为对助力地方实体经济转型做出的卓越贡献,卜爱民还被授予“河北省军民融合十大人物”荣誉称号。


2020年1月,卜爱民代表十三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了习近平总书记亲手颁出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距离十三所上一次获得一等奖,已经过去了22年。


“这个成果是十三所几千人共同努力结果,是在全所3000余项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孕育出的结晶。”卜爱民感慨道,“做隐姓埋名之人,做惊天动地之事。名和利都是暂时的,能为国家做些什么,才是人生价值的真实体现。”


妈妈,我到大工了,这里真漂亮啊!我一定好好学习,请您放心!”时至今日,卜爱民仍记得求学时,给妈妈的那些信。


“我有7个优秀的室友,各有所长。他们让我意识到,人要认清并发挥自己的长处。……”


“自习室里,静得连掉一根针的声音都能听到,大家都在努力学习,我自然也不能松懈。……”


“实验特别有意思,就是难度颇大,我失败了好多次。高频实验老师鼓励我,做事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再坚持一下,成功就不远了。……”


“妈妈,我最近学习成绩和实验动手能力都大有进步。希望毕业时,能亲手组装一台电视机带回家!……”


大工的四年,于卜爱民而言,是不可替代的记忆和经历。在大工,他学会了在未知领域不断探索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学会了在无望和曲折中坚持不懈的恒心,学会了如何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需要结合在一起。从基层员工到企业领头人,卜爱民一直在践行“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大工精神,带着大工给予的骄傲和底气,戮力前行。


内容来源 | 大连理工大学校友会

编辑排版 | 赵国鑫

责任编辑 | 周学飞 任亭钰


 点击下方图片 
 阅读近期精彩内容 



点赞、在看,养成习惯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