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蚝油大王驾崩,揭秘百年李锦记的双面生意

吴昕 大佬说 2022-04-01

我们开通视频号啦!




作者 | 吴昕
来源 | 大佬说(dalaosay)


7月26日,李锦记集团刊登讣告,集团主席李文达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详离世,享年91岁。



作为李锦记第三代掌门,正是李文达把蚝油改造成我们如今熟悉的样子。也是他把这种独特鲜味播撒到全球,成为数亿人的日常饮食记忆。


而在快消品调味料之外,他还有一桩鲜为人知的天价生意。


一切要从上上个世纪说起。


意外的精华


1888年,光绪帝虚岁十八,这位爱新觉罗氏的第十一位皇帝,正盼着次年正月的大婚后亲政。谁曾想,不日这太后、皇帝和王朝,都纷纷作古。


而迟暮帝国的南方,大英帝国在香港建起了来往中环和太平山的山顶缆车,一直运行至今。



港岛不远,广东香山县的南水乡,李文达的爷爷李锦裳正开了间小茶寮谋生。南水以产蚝闻名,汁水饱满,鲜嫩清甜,时人皆爱。他正在后厨烹调蚝汁,临时被客人招呼出去,炉火却忘了熄掉。


等发现时,揭开锅盖,浓香扑鼻,一锅乳白的蚝汁已经熬干,棕褐浓稠。


也许是心血来潮,也许是怜惜物力,李锦裳略尝了一口,居然鲜美非常。


几番尝试,还把虾膏如法炮制,都得到了不错的反响。李锦裳决定开始当做商品售卖,并取名为“蚝油”、“虾酱”。



李锦记蚝油庄就此诞生。


二十世纪初的珠三角,东西方在此交汇,无数机会在这里萌发。初生的蚝油用鲜美征服了淘金者的味蕾。


经历一代、二代的坚守,蚝油作为一种名贵酱料,成为酒家名厨、达官贵人所钟爱的调料。风靡港澳,甚至远销北美。


锐意创新


等到李锦记传到李家第三代掌门人李文达手中,已经是1972年。


此时的家族产业,还是专注两项产品,特级的蚝油和特级的虾酱,规模虽然比当年扩大许多,名声也响亮,但因为原料与人工价格的居高不下,还是少数人才得以品尝的珍馐。



李文达想把生意做大。他接受过西式教育,这些年一直在海外生活,是因父亲相召,才回到家族企业。而这种只面向高端市场的蚝油,已然定死了自己的规模。


企业要有发展,就必须推出大众化的产品。


但他还有两位叔父在头上压着。老一辈因为自己的眼光和利益,拒绝改变家族企业的经营方式。


两方水火不容,叔父们要买下李文达父亲李兆南手中的股份。而李文达则力劝父亲守住招牌,用460万港元,买下来全部股份。


而这笔现金几乎掏空了李兆南这一脉的家底,还背上了大量借贷。分家也伤害了家族企业本身,产能不增反减,业务一度低迷。


李文达找到自己的弟弟李文乐,兄弟齐心,总算把生意稳住。


七十年代,正值中美关系破冰,尼克松访华,冷战以降的世界格局被打破。香港是彼时风向最敏锐的要地。李文达嗅到了变局的前兆。



毛泽东送出两只大熊猫作为国礼。远在香港的李文达也被黑白相间、憨态可掬的熊猫迷住了。


北美传来的消息,大熊猫“玲玲”和“兴兴”抵美的第一个月,就吸引了100余万的参观者。美国已然掀起了一阵熊猫热。


他知道机会来了。于是力排众议,推出了一款平价蚝油,命名为熊猫牌蚝油。红色的瓶封印着李锦记的金字招牌,居中是一只吃着竹子的大熊猫。


低廉的价格、醒目可人的外观,让李锦记的新品大获成功。李文达增开了十一条流水线。


产能的背后,是占领市场的潜力。蚝油本身炭火煮生蚝,一点点熬炼的精华。物以稀为贵,普罗大众只闻其名,难实其味。


而熊猫牌平价蚝油,在原料上用了大量替代,尽力模拟和保留了原本蚝油的质地和鲜味,规模化生产也大大减低成本。于是实现了旧时王谢堂前燕,一朝之间就飞入了寻常百姓的厨房。从美国火回香港。


香港的另外三大蚝油庄,被李文达这记现代化、产业化的重拳打得头晕眼花。



从皇后大道上独一家的零售店,几家合作的杂货铺,到各大超市全面铺货。“李锦记”三个字成为蚝油的代名词。


1980年至1990年,在李文达的经营之下,李锦记实现年营收超过1亿美,翻了15倍。


分家与扩张


平价蚝油也不是李文达野心的终点。


既然是调味品企业。就没必要死守着一样、两样老产品。他把目光投向了更普及的酱油。


先是引进日本酿造技术,然后在企业内部举办品尝会。李锦记的酱油也在港澳打出一片天。


几十年发展后,李锦记的产品囊括蚝油、豉油、XO酱、鲍鱼汁、辣椒酱等等,增至200多种。



在中国大陆,还有后来居上的海天味业和李锦记掰一掰手腕。


而出了国门,100多个国家,连太平洋岛国上都可以买到李锦记的产品。如今占据了美国酱油调料市场高达88%的份。新加坡的货架上几乎清一色的李锦记,找不到其他品牌的踪影。


就连酱油文化浓厚的日本,李锦记都能杀出一条血路,仅次于日本味业龙头龟甲万。


2012年,李锦记还入选了中国航天员食谱。随着神州九号、十号一起升天。真正实现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李锦记。


胜景背后,李文达执掌下的李锦记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


1987年,李锦记进军内地的前夕,李文达的弟弟李文乐提出分家。


罹患癌症的李文乐,自觉时日无多,也没有精力和能力再参与公司管理。


而且他不安哥哥的强势作风。担忧自己的4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孤弱,自家股权会被兄长侵占。此外,内地建厂需要的投资数额巨大,太过激进冒险,他身体欠佳,不想承担这份风险。


但历史已经证明了,谁也拗不过他这位斗赢了两位叔父、劝服了自己父亲的兄长。


于是当年的分家故事又重演。



而李文达正对企业未来规划满满,望着内地的巨大市场前景,临门一脚,却不想是亲弟弟在拉自己后腿。几近哀求,各种谈判,弟弟却死不松口,还威胁李文达,若是不肯,就把手中股份卖给外人。


家族企业的股份一旦外流,李锦记就从此面临被人吞并的风险。而且自家人好说话,外人入股,就如引狼入室,再也无法保持对企业经营的控制力。


李文达自然不肯。但此前工厂的扩建已经耗费了大笔资金,他手中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买断弟弟的要价。


兄弟俩因此对簿公堂。


官司两轮,持续了整整六年。甚至其中半年,李锦记都被法院要求停工半年。


最后李文达还是筹到了8000万的巨资,买断了弟弟手中股份。



因为这事,后来李文达制定了家族宪法,成立了家族委员会,规定了股权的继承和转让只能限于李家血缘、家族成员的雇佣方案等等条例。


甚至约定不能结婚太晚,也不能离婚,不准有婚外情。违者都要被踢出董事局。


直销帝国的两面


也是因为这次分家元气大伤,李文达亟需一个快速赚钱的生意。


九十年代,中华鳖精的神奇传说在华夏大地流传,宗庆后靠娃哈哈口服液赚得盆满钵溢。保健品是时代的宠儿,是快钱的源泉。


李文达瞄上了这门生意。



1992年4月,在私家游艇上,李文达和儿子李惠森,从自称“香港直销协会主席”、“全球三位直销博士之一”的潘光宇口中,知道了一项南方第一军医大学的高科技研究成果——复合多糖。决定包装一下,做中药保健品的生意。


“南方李锦记”诞生了。几年后,它换了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无限极”。


无限极的发家史暂且不表。先来看看它今时今日的财力。


李家一幢知名物业,是2位于香港中西区的一种34层写字楼,经手过摩根士力丹、维德集团的维德广场,后更名为“无限极广场”。


一家美国直销杂志《Direct Selling News》每年都会公布一份直销行业榜单,2018年的榜单显示国际直销巨头安利、雅芳和康宝莱盘踞前三甲。而无限极以2017年39.2亿美元的营收,位列中国第一,世界第五。


也是2017年,无限极的母公司,李锦记健康集团豪掷百亿人民币,刷新了应该房地产市场成交记录,买下了伦敦金融城的地标“对讲机”。



这一年,一位普通母亲田淑萍,正在给自己3岁的女儿服用无限极的产品。7月到11月,累计近8万元的保健品下肚。


她的女儿眼睛失去了明亮,透着浑浊的黄色,头发也如枯草,而小女孩只有3岁。


多家医院诊断,她是疑为药物积累所致的心肌损害、低血糖。且由于体内药物蓄积,无法通过服药诊治。


而32岁才喜得女儿的田淑平,根本没敢给女儿吃药。虽然被医生开了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药物,但她还没来得及让女儿服用。


因为她遇见了无限极的经销商樊某。樊某是田淑平朋友的朋友,自称被无限极治好了不孕,甚至还无限极救活了其表姐的白血病。


只有小学文化的田淑平,在对方“西医有毒”的洗脑下,起了讳医忌药的心思。于是想靠无限极的产品给孩子调养身子。



结果孩子病了,丈夫也因为这事情埋怨她对孩子照顾不周,争吵不休,离婚收场。


田淑平姐姐的孩子把田淑平母女的经历整理上传,在微博得到了巨量关注。


“大多数盒子上没有注明少年儿童不宜食用。无限极总部工作人员宣称,不会有任何副作用。”


樊某也失联了,无限极总部工作人员告诉田淑平要相信公司,公司会解决问题,但不要报警。


后续的追踪报道中,“澎湃新闻”则出示了一份无限极内部资料,名为《见证无限极——用事实说话》。


64页的资料罗列了26款产品,包括人参乌龙茶萃、陈皮乌龙茶萃、无限极美姿力胶原蛋白果味饮料、无限极维康素片剂、无限极男仕口服液、无限极女仕口服液、无限极儿童口服液。


剩下大半篇幅是无限极官方分享的75个“真实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包括了白血病、脑瘫、糖尿病、乳腺癌、红斑狼疮、肺癌、脑溢血、先心病、小儿麻痹等疾病患者。


“一位四川肺癌病人,医院医生下结论生命只剩三个月后,‘弟媳给她用了大量的无限极中草药调理产品,抑制癌细胞生长,至今活得好好的。’”


而先天性脑瘫小姑娘,在无限极产品的功效下,“出口成章、钢琴考到3级、学校成绩名列前茅”。


风波涌起,政府也立刻介入,对虚假宣传立案调查。但之前的案例,大都把错误归结到基层的销售员、经销商夸大其词,自主决定,与无限极总公司无关。




这不是无限极第一次陷入争议。但在“李锦记”三个字的背书加持下,无限极在中国大陆依然风生水起。


盖棺论未定


最新的福布斯排行榜上,李文达以184亿美元的身家,名列第6。他也是上榜前十富豪中,唯一一个没有把集团上市的大佬。


两份生意,一份有口皆碑,一份争议无穷,造就了这样一个商业帝国。


人死如灯灭,享寿91岁的李文达,此生寄望是家族事业绵延千年。不知道未来千年的时光长河里,会流过多少鲜味激发的口水,又会流过多少人的眼泪?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面阅读↓

1、恒大崩盘?!别小看许家印!

2、血溅当场!猪肉帝国父子反目!

3、时代落幕!负债千亿苏宁迟暮!

4、蜜雪冰城幕后操刀大佬洗脑三代人!

5、狂派30亿大红包,雷军还没折腾够!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面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