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学数学之。。。牛问题。。。?

法之剑 2021-06-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甬上煌言 Author 贼叉

来都来了,那就敬请关注“法之剑”吧。。。


今天这个题目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写好。


其实小学数学挺有意思,动不动就和动物世界过不去,不过集中起来看,兔子、鸡、牛是出镜率最高的。


这三种动物出镜率高是有道理的,毕竟像斐波那契数列、鸡兔同笼,牛吃草等问题都和这仨有关。


在公众号刚开的时候,我就写过牛吃草问题,今天打算再谈一次牛吃草。除了牛吃草,我还想说一个成语叫庖丁解牛。


这个庖丁可以把牛杀了,骨肉都分离好,然而牛就像睡着了一样。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不过今天我要用的是它的字面意思:如何解牛?


这里谁是庖丁?娃是庖丁;谁是牛?当然是万恶的数学题!


难题永远是由简单的知识点拼起来的。我们要带领孩子像庖丁用刀一样,把每个小知识点都分割开来,变成我们已经掌握的东西去处理——说的好,化归。


总之今天和牛是过不去了,言归正传,我们来看问题。


牛吃草的问题最早是由牛顿提出来的。没错!又是牛顿!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在剑桥教书的时候,剑桥的教授工资经常被拖欠。牛爵爷一怒之下发明了一门新课:高等数学。这门课一开,剑桥顿时腥风血雨,重修者众。学生不得不交上一大笔重修费,不到一年时间,老师们不光发了工资,还有奖金呢!


好吧,这是假的,但是牛吃草问题真的是牛顿提出来的。


别怪老贼啰嗦,多聊点数学史,增强趣味性,对孩子的数学学习是不会有坏处的。


牛吃草问题怎么把孩子讲明白,这里我就不多说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翻到

公众号第一篇文章。


今天想要讲的是,我们该如何利用一个基本的问题让自己会做所有同类的问题?


无数的家长自己也经历过这样的憋屈:题目看起来懂了,但是一换个样子,甚至数字变一变就又不会做了,欲哭无泪是吧?


别笑!说的就是你!


怎么破?


我们来看这么两个题目:


1.一片牧场,草每天均匀生长,现在可供20头牛吃12天,供60只羊吃24天,如果1头牛等于4只羊的吃草量,那么12头牛与88只羊可以吃多少天?


2.由于天气渐冷,牧场的草每天均匀减少。经计算,现有牧场的草可供20头牛吃5天,供16头牛吃6天,那么11头牛可以吃几天?


束手无策了!


那再看这个:

2.某火车站的检票口在开始检票前已有945名旅客排队等待检票,此时每分钟还有固定的若干人前来进口处准备进站,如果开放4个检票口,15分钟放完旅客;如果开放8个检票口,那么7分钟放完。若想5分钟之内放完,需要开放几个检票口?


坐以待毙了!


其实,这几个题目本质上都是牛吃草啊。。。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教导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先来看第一题,不就是一片牧场,草每天均匀生长,现在可供20头牛吃12天,供15头牛吃24天,那么34头牛可以吃多少天?


至于第二题,原来每天增加的草就变成减少的草,无非就是把增加的草量减回去就好了啊?!


至于第三题,我们换个说法:


某草场已有945个单位的草量,每天草生长的速度是均匀的,如果4头牛吃,15天吃完;如果8头牛吃,那么7天吃完。若想5天吃完,需要多少头牛?

什么情况?

怎么看起来好像会了的样子。。。


其实,小学的应用题出题目到后来,搞来搞去就那么几个模型啊。牛吃草算是其中一个。这种题目的主要特征是:


多少xx干xx活要xx时间;

多少yy干yy活要yy时间;

活的总量一定,但是有一个均匀持续的增量或者减少量。。。

这种题目就是牛吃草了!


对于变种的牛吃草,说到底还是化成标准的牛吃草——也就是说要关注以下几个要素:

一是每头牛每天吃的草量,这是个标准单位,一切都是围绕着这个单位来计算的;

二是每天增长的草量是这个单位的多少倍;

三是原有草量是这个单位多少倍;

最后让你算的,要么是牛的头数,要么是天数,这就是套路。


所以啊,我们掌握了这些套路以后,就明白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各种牛吃草:

已知一块草场,开放了3/5,可以供多少头牛吃多少天,又可以供多少头牛吃多少天,现在先让多少头牛吃了多少天,再把剩下的2/5放开了吃,又加进来多少头牛,这个时候还能吃几天?


题目编的有些丧心病狂。。。懒得凑数字,领会精神是主要的。我们还是要把所有的条件全部转化成标准情况来做。每天草的增量是多少,剩下的2/5加进来以后总草量变成多少(此时别忘了这2/5的草也长了),这个时候题目基本就差不多做完了。


当然,题目还可以升级,比如:已知一块草场,开放了3/5,可以供多少头牛多少只羊吃多少天,又可以供多少头牛多少只羊吃多少天,现在先让多少头牛吃了多少天,再把剩下的2/5放开了吃,又加进来多少头牛多少只羊,这个时候还能吃几天?


无非就是把牛羊之间做一个转化咯。


所以家长在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题目,是不是能化成某一个大类。


就像今天所讲的牛吃草问题一样。要引导孩子自己学会看穿题目,真不行就让娃自行把题目改写一遍,用牛和草来代替其他元素,比如什么检票口和乘客总数之类的,这样能达到做一个题就会一类题的效果。


而且要学会提炼出这类题目中的关键要素。


慢慢地才能爬出做一个下一个变一下就不会的泥潭。


当然,如果你发现孩子竟然自己可以出这个类型的题目的话,恭喜你,他已经完全掌握了。


人见人爱的“小燕子”,从此跌落尘埃……

大国贸易战争和小民投资策略

如何找到现实中的“诗与远方”?外卖小哥给你答案!

贾乃亮与李小璐离婚了?是真是假?

因为这个小萝莉,我哭得一塌胡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