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正浩,783天,从一线来到湖工!

小青梅 青春湖工 2024-01-20



“你只有走出办公室,到老百姓家里、到田间地头去看去听去问,才能真正知道他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们能帮他们什么。我说的这些不是新闻或者抖音上的故事,而是我亲身经历的。”


783个日夜

他扎根在脱贫攻坚的一线

783个日夜

他亲眼见证了山村

由贫困到振兴的巨变

而经历甚多再回到校园的他

也盼望着在完成湖工的学业后

再去延续那些日夜的故事






李 正 浩


湖北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1级专升本经济学专业学生


荣誉经历


2019年利川市脱贫验收组成员


2020年国家脱贫攻坚普查组成员


2020年参与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

2020年学习强国—湖北学习平台
发表文章《脱贫攻坚,伴我成长》

2021年孝德网发表文章

《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从夏天到夏天


summer to summer



李正浩仍然能清晰地记得2014年从民高退学的那个夏天。“那是我读书生涯中最漫长的假期,因为叛逆期的种种行为,被贴上‘差生的标签。”


走出高中校门那一刻,他感觉无比“轻松”,却又无比压抑。轻松的是他终于挣脱了学校这个“牢笼”,而压抑是因为自由的同时也意味着自立,他必须要为自己后续的路途忧虑了。


那个夏天,李正浩16岁,带着对世界的好奇走上了社会,可他终究不是小说中那种“自带buff的男主角”。进入了工地,他才发觉自己的能力似乎真的不值一提。扛起近百斤的电焊机举步维艰时才发觉自己的力气并没那么大;拿起电钻打了上千个孔才知道这世上还有比做数学题更烦人、更无聊的事。


“那段日子我是第一次真正惨遭生活的蹂躏和现实的毒打,还不能吱声找父母倾诉,保持着内心最后的倔强,继续上演着当初离开学校的信誓旦旦。”

经历了那个夏天数次的汗流浃背,数次的自我拷问,数次的挫折磨炼,让李正浩在本该意味着收获的秋天,迎来了他学业上的“新生九月的开学季,他再次背上了书包,进入了本该属于自己的角色。


2017年夏,李正浩步入专科阶段的第一年,和室友一起出外打暑假工,彼时觉得自己已经完成了灵魂深处蜕变的他,在那个夏天,又有了新的体悟。


在暑假离开家乡打工的他,和舍友原本只是想去挣点钱,却经历了太多意想不到的事:在武汉被黑心中介骗去为数不多的盘缠,在赤壁被司机扔到服务区坐在高速服务区的天桥上数了一夜车,边数边流眼泪,又在长沙被流水生产线“戏弄”了一个月……在那个夏天,他觉得自己真正成长了,真正的变得透彻了。



“19岁的我被磨平了棱角,突然感觉人的一生就如同风筝,能飞多高、走多远,都在我自己手里用一根线紧紧攥着,要自己时时刻刻去拿捏,去抽拽,去思考。”

带着过往的经历和静心沉淀后的思考,2019年,经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的推荐,李正浩加入到了恩施州中级人民法院扶贫工作队,投入到了基层扶贫工作之中。而这一段经历,也成为他青春中,尤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行进,向新征程


March , new journey

第一次从中院出发到太阳坪村,这里蜿蜒曲折的山路就给李正浩一行人“上了一课”,两车“相吻”,车门报废,所幸人无大碍。从早上八点一直开到日落黄昏,才最终到达目的地。


“爬到山顶俯视我们驶过的路,山路像是一条干扁的蚯蚓般蜷缩着,又像心电图似的不断重复着上坡下坡的曲线。”尽管路途不算顺利,但他们还是达到了那个“被群山环抱、被河水滋润、被阳光沐浴”的太阳坪村。




少年新的征程,从这里开始了。


第一次在群众面前“亮相”,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村民们对扶贫小组中年纪最小的李正浩似乎并不信任。听到有百姓说“派个细娃(方言:小孩)当干部得不得行哦”时,李正浩就暗下决心:一定要用行动证明自己。

事实证明,到群众中去,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群众一定会心存感念。


无论是在太阳坪工作的500多个日夜,还是在双河岭村工作的半年时间,李正浩对每一户在村的家庭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从家庭人口到务工收入情况,从子女上学到产业发展情况,从“两不愁,三保障”再到其他惠民政策的落实情况,以及他们反映的问题线索和工作建议,李正浩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就这样,李正浩成为了好多村民家里的“常客”,除了访查,李正浩还经常慰问村里生病的老人,帮腿脚不方便的人送资料,处理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


一来二往,李正浩和百姓们从最初的素不相识,慢慢地成为了“自己人”。而对于共同吃过苦的领导和组员,李正浩则表示:比起同事,他们更像是朋友,是“铁瓷”。




扶贫中的众生相


the multitude

扶贫这么多年,我最怕的不是那种‘泼皮耍赖’,而是懒汉扶贫要扶zhì,一个是智力的智,一个是志气的志。这点很重要。但真要做到这两个方面,却很难很难。”


李正浩谈到他扶贫时负责的一家低保户。这家的男主人明明四肢健全,头脑也正常,但他所做的事,却是让李正浩“无法想象”的。他的房子是国家的安置房,吃饭也有生活补贴。可因为总爱喝酒,国家每月的补贴经常很快就被他用完了,这时他就会来村委会找扶贫干部要钱,让他们想办法。


“虽然有些事很难,但是作为扶贫人员,一定要把扶贫和扶志有机结合起来,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不扭转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脱贫攻坚就不会结束。”





有人是“扶贫困难户,就有人是进步模范。据李正浩说,在太阳坪村,就有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靠着国家扶持的小额贷款搞起了养殖业,自己致富的同时,还带动了一部分的贫困户就业。

可成功,远没有听起来那么简单。身在偏远山区,没有房没有车,自己的阅历不深,年纪还轻,却已经背负着几十万的贷款去创业。这本就是一条要摸着黑走的路,他不知道往前走是会踏入深渊,还是真的能迎来光明。
在思想观念都较为封闭的农村,创业绝对不能算是被看好的事。我们很难想象,在这几年间,这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背负着怎样的压力,又怀揣着多大的勇气,才能坚持走下去。








另一户让李正浩记忆十分深刻的,是彭中发一家。他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到彭中发家时见到的场景。已经九十多岁的彭中发和老伴孙婆婆正一手拿着拐杖、一手拿着小锄头在自留地里种豆子。

彭中发是村里最为年长的党员之一,他和老伴还有两个孙子相依为命,儿子早逝,小孙子还患有残疾。耄耋之年的他,只能继续下地劳作,可尽管家境已经如此窘况,老人还是保持着共产党员的思想觉悟不褪色,从不“等、靠、养”,还教育先天残疾的孙子要勤劳苦干,不给国家添麻烦。
老人的作为,让刚加入扶贫工作不久的李正浩深受触动,立志要以彭中发老人为榜样和标杆,真正为百姓做一些实事、好事。


(李正浩和彭爷爷、孙婆婆的合照)

英勇救火


    fire 

   fighting

七月末,长江边的太阳带着它特有的毒辣拷问着大地,人在其间也难免遭殃,直晒的人头昏脑涨。2020年10月1号是习主席要宣布全国脱贫的日子,李正浩作为普查小组里最小的成员,随着引导员一起入户普查登记。



普查正在进行的时候,李正浩突然发现对面有家农户屋顶在冒浓烟,他立刻意识到可能是发生火灾了,停下手上的普查工作就向对面奔去。


此时,火已经染上了瓦屋的屋顶,伴随着火焰张牙舞爪的噼啪声,瓦片也在一片一片地掉落而两位老人还仍然在火势猛烈的房屋里想要把筐子背篓拿出来。


顾不得多想正浩冲进房屋把老人拉了出来,因为那些旁人看来似乎无关紧要的东西,对老人来说,可能还是养家糊口的必需品,所以老人还几次想要挣脱李正浩进去拿出这些物品,好在李正浩把老人控制在安全区域,才没有发生危险。



后知后觉反应过来的两位老人,也在院子里吓地瘫软,全然没有了方才还要再次冲进火场的执念。

安顿好老人,李正浩很快就报警了,这个时候村支两委干部已经来了,周围群众也都来帮忙。可就是缺少救火的水。这时,李正浩又突然想到刚刚走访时见到一户人家有洗车的高压水枪,就把它借过来了。在李正浩的迅速反应下,半个小时后大火就被扑灭。虽然旁边的两间杂物房都被烧没了,但所幸没有烧到正房,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离别,起点


parting,

starting point

要离开太阳坪村的那天,李正浩还是没有忍住自己的眼泪。离别来得太过突然。村里的妇女主任和村民说李正浩一行扶贫干部要离开时,好多村民都赶忙在家里做饭,在他们的车子离开时,村民们争先恐后地向他们的车上扔吃的、喝的。在那一刻,李正浩觉得自己一切的苦和累,都是值得的。





“我还是觉得老百姓们是非常淳朴善良的,如果你为他们干了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些好事,哪怕是很小的一件事,人家都会记你记着一辈子。”

离开了太阳坪村,李正浩又于2020年12月加入到恩施市文旅局驻村工作队,派往太阳河乡双河岭村继续开展驻村扶贫工作。



2021年5月,他的脱贫攻坚工作告一段落,由于“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李正浩服从组织安排调回机关文旅中心产业发展股办公室,直到2021年8月底,因上岸湖工需完成学业,向领导请辞。




文字珍藏记忆


words treasure memory

而像这样的李正浩,也有着文艺的一面。


他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也创建了自己的公众号,用文字,将这些年的点点滴滴留存。



他说,文字记录对于他,意味着不忘过往的人,不忘来时的路。


“参加工作这几年,是我人生中很大的一个转折点。我本身来自农村,我的起点可能比别人低。但是经过这三年的扶贫工作,我的思想和三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几年前那个叛逆的‘学渣到今天的我,这段履历对我来说太过宝贵。所以我才选择用文字来记录,让自己不会忘记这个过去。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再困难的事,也许都没有在基层工作经历的那些更困难。每次回看,也会带给我一种向上奋进的力量。”











不到一个小时的线上采访,李正浩学长的爱笑和健谈给小青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可透过他公众号中那些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才让小青梅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学长人格上的魅力。



“蜕变”二字用来形容李正浩这些年的经历,最合适不过。曾经叛逆若此,最后却成为了在脱贫一线奋战的一名“斗士”;曾经厌学,却能在一线工作同时兼顾学习,成功上岸;曾经讨厌被枷锁禁锢,却愿意为了扶贫事业留在乡村,奉献青春。


对有志于参与基层工作的同学,李正浩也给出了他的建议:


“参与扶贫工作,一定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要多向老同志取经。哪怕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在老百姓眼里也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要学会把每一件小事都用放大镜来看,把它做好。”


到基层中去工作,绝不是脑子发热做下决定就可以把它做好的,需要的更是勇气、毅力和坚定不移的信念。783个日夜,李正浩就是这样守下来的。


而谈及从湖工毕业以后的打算,李正浩说他想要继续回到基层去,回到百姓中去,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采访结束后,学长热情地欢迎大家到恩施游玩。去感受土苗族风情,游大峡谷,逛女儿城,穿腾龙洞,品玉露茶……









“地球最美的伤痕”—恩施大峡谷

将地表撕开的云龙地缝

和那道起于二叠纪的瀑布一并

用数亿年见证地球的更替变换







98年的他依然青春年少
却有着远超同龄人的阅历和思想境界
可尽管如此他也有着“学业上要和你们00后竞争”的压力和忧虑
未来还未知晓但我们知道这个满怀热忱的男孩儿在未来的路途上定会璀璨生光




编辑 / 李小聋

采访 / 二两 高冷且酷 李小聋

责编 / 米虫



梅有分享


点击下图即可爬入树洞我们期待在这里“听到你”

👇

为深耕扶贫一线的浩哥“三连”一下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李正浩,783天,从一线来到湖工!

小青梅 青春湖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