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长会38 || 蔡小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能只“拔尖”不“创新”

蔡小雄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2024-09-02


全文共1979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中小学管理》唯一投稿邮箱: 
zxxgl@zxxgl.com


目前,全国中小学都很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但细细观察各校冠以“拔尖创新”名义的教育行动,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着简单化、程式化理解的问题。一些学校错误地将“拔尖”等同于学科竞赛成绩,将“摘金夺银”认定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成功培养。由此引发少数高中“削尖脑袋”搞竞赛,以逐层选拔考试、大幅超前学习作为常规教学手法,以魔鬼式集训、机械性刷题作为教学常态。乍一看,貌似也取得了相应成效。但我们不禁要问:以上诸法“拔”出来的“竞赛之尖”是“拔尖人才”吗?是“拔尖的创新人才”吗?此等“拔尖”能撑起民族复兴的明天吗?


坦率地讲,论竞赛,笔者亦是同道中人。2001年以来,笔者持续躬耕数学竞赛十余载,成绩优异。然而,那时的学校处之泰然,教师淡泊明志;那时的学生因挚爱而执着,因执着而收获创新。一位2006届参加过数学竞赛并被保送清华大学的学生从国外寄来明信片写道:“这两年我在世界各地游学。虽然学的是建筑,但数学之美时时处处吸引着我,也是我一生的骄傲。”


所谓拔尖指的是一种模范带头能力、引领能力;而创新是一种求异思维的创造性活动,能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拔尖创新人才是指在具备创造性能力的基础上,未来能够引领各行业发展的人才。只拔尖不创新,违背了二十大报告关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本意。


201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在一次演讲中说:“我几乎认识每一位活着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考试考第一名的一个都没有,考最后一名的有几个。创新的特点不是他优秀,而是他的想法与众不同,他愿意去尝试……”可见,基础教育阶段应着重培育学生的创新力,而不是高分值。创新的核心是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因此,学校应关注学生创新素养、创造潜质的培养,加强思维教育,让思维教育重于知识技能教育。学校不应只培育优秀的“记忆者”、高分的“应试者”,而在于培养常有奇思妙想的“思考者”,能勇于突破常规的“探究者”。这既需要教育者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坚持和付出,也需要全社会有“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理解和耐心。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要实现“学科与科学”的双向赋能。


前沿课程与培养规划是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重要载体。以往,中小学教育常忽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和能力,忽视学习品质和学生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所以,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需要超越单一化的框架体系,建构知识与能力“双核”并重、必修和选修双向互动的学科课程,创设适应个性又适度弹性的人文管理模式,要以特色学科课程发展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多年来,杭州二中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精设科目,提升成才关键能力,助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其中,核心课程、自主课程、基本素质课程、大学先修课程是杭州二中课程体系的主体;学校每年举办的学术节和学科节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探索自导学习模式;作为杭州二中版的“中国工程院”,求是创新学院重视学生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强化以开放、灵活的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创造力培养。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要重视“科学与人文”的同步滋育。


当前,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正引领新一轮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浪潮,未知的科技风险也与之相伴。有人说,科技把机器制造得越来越像人,学校却把人培养得越来越像机器。因此,弘扬科学理性的同时,我们还要同步滋育学生的人文智慧、社会情感、交往表达、心理品质、批判性思维等素养与能力。


以文化人需要因地制宜。以杭州二中为例,学校育人目标为“培养有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时代青年”。为此,我们建设了红色展厅,展示了200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调研杭州二中时的场景;依托党校、团校、“青苗班”、人文学院等平台建立了形式多样的德育阵地。每逢重大活动,我们会举行鸣钟仪式,全体师生同唱《赤子吟》,共诵《赤子宣言》,“我们在此铭心相约,一切皆不能将我与祖国的命运分开……”力求全方位打造思政人文浸润式的校园场景。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要厘清“基础与高端”的辩证关系。


人才蔚起,国运方兴。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贯通不同教育阶段,厘清每个阶段和层次的培育重点,共建高水平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现在,教育部的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等正稳步推进,与此同时,基础教育阶段应该瞄准特殊禀赋学生的专项培育,不断开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夯筑培养机制,逐层推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在无法贯通培养、缺少完整课程体系的情况下,至少可以允许“拔尖”者在擅长的科目上跳级、插班学习。例如:杭州二中的奥林匹克学院与求是创新学院通过制度建设、科学管理,创造条件让学有余力、酷爱科学的学生乐在其中,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民族复兴的千秋伟业,路阻且长。为此,基础教育需要正本清源,汇星成炬,行而不辍。我相信,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一定会日新其业,千年凝锦。



(本文作者系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校长


相关文章推荐↓

《中小学管理》2023年总目录

蔡小雄丨在教育实践中闪耀教育家精神之光





2期文章回顾 



秦玉友丨筑基提质:下好强师建设“先手棋”

德吉卓嘎丨为边疆地区孩子插上翱翔的翅膀

宋   萑,等丨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生成逻辑、内涵特征与践行路径

马晓强,等丨建设教育强国:基础教育的新视野与新行动

刘艳萍丨中层管理者如何在学校发展中找到自己?

褚宏启丨中小学有没有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责任?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4年第2期 · 校长会

文章编辑:谢   凡

微信编辑:黄子珂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为不“失联”,请“星标”我们:)如您没有“星标”本号,将很容易错过我们的日常推送。按左图快速“星标”本号,让我们保持联系,感谢关注!1.搜索关注“中小学管理杂志社”2.点击左图所示三个小点,选择“设为星标”




  

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AMI扩展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连续十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18次居人大《中小学学校管理》年度全文转载量榜首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