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6月1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钱壮为《品读苏东坡》连载25:第八章 超然台

钱壮为 劲草知风 2021-06-15

第八章  超然台

1

熙宁七年(1074)九月,苏轼调任密州知州。在此之前,苏辙任齐州(济南)幕府长书记,为了能离弟弟近一些,苏轼在杭州任职期满时,主动请求调任山东,获得了朝廷批准。



密州就是今天的山东诸城。苏轼于熙宁七年十一月到任后,立即发现他的治下不但贫困落后,而且还面临蝗灾、饥荒、盗贼的三重威胁,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有史料表明,苏轼在到任当月,就对这三大灾害有了清醒的认识,并立即上书朝廷,详论应对之策。



当前他的首要任务是灭蝗。在科技落后的年代,蝗虫简直是灭顶之灾。苏轼在杭州时,曾见飞蝗自西北来,声乱浙江之涛,“前时渡江入吴越,布阵横空如项羽[1]”,上翳日月,下掩草木,遇其所落,弥望萧然。密州的情况更为严重,走到田间,远远望去百姓用蒿草裹着蝗虫埋在路边,埋了两百里地,官府统计捕杀蝗虫有三万斛(一斛等于十斗)。面对如此严重的灾情,有的官吏竟然说“蝗不为灾”,有的甚至说蝗虫是“为民除草”,苏轼愤怒地上书朝廷,怒斥这种丧尽天良的谎言。我们还记得,唐朝灭亡前夕,官员告诉皇帝,蝗虫来到京畿,不吃麦苗,全都撞在荆棘上而死;如今大宋王朝正处于盛世,仅从这一件事,就可以看出,它的虚假繁荣,就要被戳穿了。



[1]苏轼《次韵章传道喜雨》



中国老百姓几千年的生存史,就是小民盼望清官的历史。唐代文宗年间,四川广元有一任县令叫何易于。有一次刺史崔朴带着宾客来到广元,想泛舟嘉陵江,让县令召集民夫拉纤。何县令将笏板插在腰间,抄起绳索,挽起袖子,做拉纤状。崔朴见县令要当纤夫,问他为什么。何易于说:“现在正是春天,百姓不是忙于春耕,就在养蚕桑,没有一点空闲时间。属下无事,可以当差。”刺史听了很羞愧,带着宾客上岸骑马一起回去了。其实老百姓懂得,这事虽小,但忤逆上官,实难做到,因此郑重其事地把它记下来。他们庆幸迎来了一位好官。


密州老百姓也很幸运,他们在大灾之年迎来了苏轼。“从来蝗旱必相资,此事吾闻老农语[1]”,他亲力亲为,以最高行政长官的身份,亲自组织捕蝗、灭蝗,以至手上都生出了老茧。北宋政府为鼓励捕蝗,实行以蝗换米的措施,百姓可以用捕杀的蝗虫去官府换取粮食。苏轼也用这种补贴粮食的手段调动百姓灭蝗, 同时他还采用古代流传下来的火烧法、掘土法来灭蝗。蝗虫都是产卵于泥土中,以便虫卵顺利过冬,待来年气候温暖时孵化出土。为彻底消灭蝗虫,百姓用锄头将土翻起来,使虫卵暴露于外,让其被鸟雀啄食或者冻死。就这样不到一年,县衙已经处理了“蝗子”八千余斛,很大程度上控制了蝗灾。这些事都写进了他的诗中。



[1]苏轼《次韵章传道喜雨》



这时朝廷上吕惠卿任参知政事,这人的确有经世致用之才,甫一上任,他就推行了另一项新法——手实法。通俗地说,这是一项公民财产申报制度:由住户自行申报财产,按照贫富分为五等,富户多交税,穷的少交或者不交;有田出租的多交,自己种地的少交。同时规定,鼓励举报申报不实行为,以所隐瞒财产的三分之一奖励举报者。从表面上看,这项法令与现代税法很有相通之处,抑制豪强,调节贫富。可惜原理相似没有用,社会实验与科学实验不同,科学实验允许失败,社会实验失败的代价实在太大,所以改革只能是积极、稳妥、渐进式的变革。不管想的如何美妙,实际情况是宋代根本不可能有深入到一家一户的社会治理能力,所以只能借助告密揭发这种阴暗途径来推行。不仅土地田产,连同房屋、器具、货物以及鸡鸭猪牛马等家畜,都要征收赋税,农户隐瞒了一头猪一头驴,都被揭发出来。



善行也好,恶念也好,都不是天生的,只能是后天培养的。我们都希望在人心中捕捞到善良的珠贝,消灭那些诸如贪婪、告密、出卖等种种嗜血的狂鲨,可惜说与做永远不能完全契合。小时候同学们将喜欢打小报告的班干部叫做“尖嘴耗子”,长大后艾尔帕西诺在美国屏幕上咆哮地怒斥一所名校在培养告密者[1],两年前国内某高校在期末考试时让每一个学生列出三个最差学生、作为考试题目给学分,可见无论古今、无论中西,价值观往往只是作为纸张存在,真正需要塑造人心的时候,这张纸已经不知道贴哪里去了。 



[1] 美国电影《闻香识女人》



苏轼 凶岁之余帖,书于密州时期


连年灾荒,让百姓生活无以为继,手实法的实行,更是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蝗旱相仍,从秋旱开始,冬小麦无法入种,直到十月中旬才稍下了一点雨雪,而这时天气已经寒冷难种,比常年十分中只种得二三。大灾之年,儿童是最大的受害者,乡里间弃儿大量增加,由其自生自灭。苏轼专门盘量储存的义仓粮食,拿出数百石别储之,每月支出六斗,专以收养弃儿。


尔来手实降新书,

抉剔根株穷脉缕。

诏书恻怛信深厚,

吏能浅薄空劳苦。

……

况复连年苦饥馑,

剥啮草木啖泥土。

今年雨雪颇应时,

又报蝗虫生翅股。

……

——寄刘孝叔




旱灾、蝗灾、峻法,让密州的日子很难过,更为严峻的是,密州小民最后一条生存的路也要被堵死了。密州地区离海较近,是盐产区,多以贩盐生,但是官府对此盘剥甚重,又逢灾年,若不为盗,惟有忍饥挨饿。此时密州地区已经盗贼纵横,朝廷又在动议在山东地区实行食盐专卖制度,如果急切推行,势必激起大规模民变。从熙宁二年苏轼上万言书遭到御史谢景温弹劾以后,苏轼已经有五年没有上书言事。此时作为一州最高长官,面对天灾人祸,苏轼再也不能沉默,连续三次上书朝廷,遍论旱灾蝗灾虐民、新法扰民、盐法害民的严酷现实。他斥责手实法只能引发告密之风,请求朝廷减免密州税赋,对贩盐的小民,三百斤以下数额,全部免收盐税,为贫苦的贩盐小民提供了生路,避免了因盐税而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苏轼  凶岁之余帖

汉代时密州有一个隐士姓盖,名字没有流传下来,后世就叫他盖公,曹参在齐国时曾经向他请教治齐之术。盖公说:“贵清静而为民自定。”盖公显然是老子信徒,主张清静无为,今日胶西仍多有盖姓,不知是否盖公后裔。曹参从其言,把正堂让出来给盖公居住,专用黄老之术。后来曹参接替萧何任大汉丞相,凡是萧何制定的制度,一概不改。汉惠帝认为曹参不理政事,曹参说:“皇上认为自己与高祖比如何?我与萧何比又如何?”惠帝说我如何敢与高祖比,你似乎也不如萧何。曹参说:“陛下说的这番话很对。高帝与萧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经明确,如今我等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随意更改,不就行了吗?”所以说做事情充满了辩证法,什么时候大刀阔斧,什么时候萧规曹随,这里面有好大学问。

苏轼仿效曹参,在知州衙门以北专门修葺了一个房屋,名为盖公堂,又作《盖公堂记》,文中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

从前我在家乡居住的时候,有人患病咳嗽,去看医生。医生认为腹中有毒虫,让他吃寒药,结果从肠胃到皮肤全都乱套了,一个月后百病皆生,发热怕冷,咳嗽不停。又去看另一个医生,医生认为是热病,给吃凉药,早上呕吐,晚上腹泻。病人很恐惧,便又回头又去找第一个医生,啥药都吃,结果病情更加恶化。乡里的老人教导他说:“这是医生的罪,药物的错。你没什么病!人活着,以气为主,食物为辅。现在你成天药不离口,各种毒素在你内脏里互相侵袭,劳损元气。你回到家里好好静养,好吃好喝,元气充实,则对症下药,一剂药即可见效。”病人听从了老人的劝告,到满一个月的时候,病就完全好了。

其实何止是治国,今天我们对儿童如同病秧一样呵护,对学生搞填鸭式的教学,都跟文中医生对待病人一样,非但没帮忙,反倒是添乱。这点道理每个人都懂,可是轮到自己当家长为人师,还是禁不住折腾一番。

(待续)


前期文章链接:


钱壮为《品读苏东坡》连载24:第七章 天怒人怨

钱壮为《品读苏东坡》连载23:第七章 天怒人怨

钱壮为《品读苏东坡》连载22:第七章  天怒人怨



 以文会友,以真知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