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开封面之二 | 赓续华 | 泉州高甲戏《围头新娘》俊俏打眼

赓续华 中国戏剧杂志 2024-06-08

2024年第4期 总第803期

2024年新年戏曲晚会上,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创排的现代戏《围头新娘》之“海上婚礼”选段精彩亮相,党和国家领导人与首都各界群众一同观看了演出。该剧以两岸关系为创作核心,巧妙融入海峡两岸的丰富文化元素与独特的剧种特色,生动地勾勒出两岸在“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理念下融合发展的美好画卷。该剧自首演以来,经过一年半百余场的持续打磨与实践演出,体现了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2024年3月中旬,《围头新娘》在中央歌剧院倾情上演,为首都观众深情演绎两岸同胞血脉相连、亲情至深的感人故事。


泉州高甲戏《围头新娘》俊俏打眼

现代戏《围头新娘》

近日,有幸观赏了泉州高甲戏《围头新娘》,养眼。一股浓郁的亲情扑面而至,暖心。由著名剧作家陈欣欣编剧、著名导演艺术家郭小男导演、舞台美术家黄海威布景,梅花奖获得者陈娟娟携弟子同台主演,泉州高甲戏剧团倾力打造的《围头新娘》甫一问世,就受到当地观众的喜爱。迄今已经演了百余场,且邀约不断,可谓叫好又叫座。这在原创剧目中绝对出类拔萃。

《围头新娘》取材于发生在东南沿海晋江围头村的故事。整出戏在真实故事的基础上,提炼出阿姆乌英、战地小老虎洪卫国、孙女洪飞燕和金门唐越等数位有血有肉的人物,讲述了他们两家三代人几十年间的悲欢离合。以围头村从“炮战第一村”到“两岸通婚第一村”的衍化,表现出新时代的沧桑巨变。台湾与大陆同宗同族,血脉相连。编剧很见功力,视角独特,脉络清晰,细节生动,人物鲜活,情感丰沛。特别是从现实生活中打捞出的那面风筝上的八个大字“我的亲人盼你回家”,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这是全剧最有价值的审美意象。祖母大半生盼夫归来的凄凉厮守与孙女飞燕与金门唐越双向奔赴的爱情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们带来美好愿景。中国人对家的最大诉求是团圆,团圆才是幸福美满生活的标识。中国之所以五千年来文脉不断,文字相承,全靠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共同的价值观。

就戏剧作品而言,政治正确还要有艺术审美表达。戏好看是硬道理,有艺术感染力是王牌。

现代戏《围头新娘》

该剧的舞台呈现颇见光彩。第一次南下福建执导高甲戏的郭小男称自己是心怀忐忑地善待这个古老剧种。唯恐伤了碰了误了负了高甲戏这颗闽南明珠。他小心翼翼地对待每一场的调度和每一个演员的表演。既要让《围头新娘》有时代的风貌,更要保留其固有的韵致,即旧中有新、新中有根。小男导演绞尽脑汁地呵护着剧种的特色。如第二场阿姆乌英的身段表演,手势动作尽显闽南女性优雅柔美的气质,独具高甲戏青衣与老旦相融合的表演魅力。

陈娟娟携徒弟陈情瑜担纲祖孙角色,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2011年,娟娟凭借《昭君出塞》的精彩表演荣获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她始终坚守在高甲戏舞台上,深耕细作,不舍昼夜。她知晓自己身上的担子,更明白梅花奖的分量与责任。她在《围头新娘》中创作的角色阿姆乌英是个悲剧人物,残酷的命运几乎击垮了她的精神,令她半梦半醒,一会儿明白一会儿糊涂。这样的人物性格如何拿捏得恰到好处,让观众看得清楚,引发共情,是个难题。体会人物固然重要,但更要找到表演手段。为此,娟娟从体验生活入手,走进围头新娘的日常生活,感悟她们的喜怒哀乐,寻找表演的突破口。同时向高甲戏传统借力,将现代人物的表演艺术化审美化。正是这样的用心走心尽心,使娟娟塑造的阿姆乌英行立坐卧充满闽南的地域特色,一招一式弥漫着高甲戏独具的风情。如此便有了动人的艺术力量。娟娟身先力行的追求深刻影响着弟子陈情瑜对洪飞燕的成功塑造。师徒二人在同台演出中,还收获了艺术的代际传承。

现代戏《围头新娘》

艺无止境,《围头新娘》还可以更美,音乐唱腔和舞美背景尚有提升完善的空间,特别是开场的炮阵与开打略显凌乱,声光再克制一点儿为佳。

众所周知,高甲戏以丑行表演见长,而现代戏《围头新娘》的主要人物以庄重为特征。乌英、卫国、飞燕、唐越等人物塑造的成功,是对高甲戏行当表演的拓展。舍去了诙谐幽默风趣搞笑的桥段,高甲戏依然可以好看、打眼。

(作者系中国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戏剧》原主编)


《中国戏剧》杂志订阅:

国内统一刊号:CN11-1767/J,邮发代号:2—3,国外代码:M30。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也可直接向编辑部订阅。


责任编辑 卢巍

设计制作 尹明钰

主管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中国戏剧家协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