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些等着看上海笑话的人,自身就是个笑话

刀先生 海上柳叶刀 2022-04-18

专家门诊 | 新药情报 | 热点聚焦 | 手术日 | 医学史



热点聚焦

为您专业评析



两周左右见分晓。



魔都疫情举国关注。



1、什么时候能“解除警报”?关键看这个“指标”



但凡关注上海疫情的人,基本都会看上海发布。但这里面究竟有多少人能看懂、能看出门道,还真不好说。


譬如大家普遍关心的流调信息和传染链条,是零星散发还是社区传播,有司管控应对手势的变化,基本都能从几百上千字中的通报中读出端倪。


魔都这一轮疫情,基本起始于上个月的24日左右。根据上海发布的疫情通报,从2月24日至28日,连续5天都有新增无症状感染者,但疫情基本波澜不惊,因为这些新增都是在“隔离管控”状态下发生的,没有波及社会面。


根本性变化出现在28日。当日下午,居住于普陀区志丹路155号的一名56岁退休女性,因发热前往同济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结果为阳性。请注意这一段表述,关键词是“因症就诊”


再看3月3日这一天,新增16例中的5例是从相关风险人群筛查中发现。此后至今,除了7号这一天,基本每天都有“漏网之鱼”。


我们根据公开数据做了张图——



张文宏这几年一直在讲“与病毒赛跑”,疾控部门沿着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进行追踪,同时在此基础上再扩大一点范围,根据密接、密接的密接、一般的接触者,包括这些人所有出现的场合来“划一根线”,把病毒框在里面。但是,上图这些红色的数字,不管是因症就诊还是例行筛查,抑或是风险人群筛查,都是在非隔离管控状态下出现的病例;他们出现在了社会面上,社区中,他们并没有被框在管控范围里面。


换句话说,截至目前,我们还没有跑赢病毒。所以,我们只能不断的扩大封控和核酸检测范围,局部地区只能选择停摆。


那么,魔都疫情究竟什么时候能“解除警报”呢?关键就要看什么时候不再出现漏网之鱼,而且得持续一段时间没有漏网之鱼。


这个时间,本刀的预期是1到2周。今天晚上的发布会,吴凡院长的脱稿答问让人充满信心,她说目前的策略之一是“减少流动+核酸筛查”,通过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提高社会面动态清零的效率和效能。毕竟,放眼全国,上海的社会治理水平几乎无可出其右者。这两天防控等级不断升级,检测量和区域范围快速扩大,但阳性数量、密接人数并未有大幅跃升,甚至还有所回落,我们完全可以谨慎乐观。



2、长期抗战“疲态尽显”?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



被誉为抗疫“模范生”的上海,为何在这一波疫情下破防?固然有奥密克戎传播力超强的因素,还因为“老虎”打了个盹儿。


这话不是我说的,是人民日报讲的。


3月11日,上海坦承:境外输入病例携带的病毒污染环境,由于管理疏漏引发本土感染并导致传播。


上海发布回应网友时明确表示,这里的管理疏漏指的是1986年开业的上海规模最大、开业最早的五星级酒店华亭宾馆。公开资料显示,3月6日至10日,居住地址为漕溪北路1200号(华亭宾馆)的本土确诊病例和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合计已经超过10名。坊间传闻有称,隔离酒店内“区域划分不严格、人员互串、空调空气互通”都是破口原因。


另一件让人痛心的事情是地处徐汇区宜山路的某知名三甲医院,今天晚上的微博热搜头条。很多网友感慨说,很难相信这是2022年,疫情第三年,中国超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发生的事情。


3月13日,有网友留言询问这家医院的具体情况。上海发布回应称该院在常规筛查中发现了阳性感染者,相关情况之前介绍过。在后续排查中,又发现有感染者。



网络大V,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医生任黎明说,事实太残酷了,医院感染管理的每一个漏洞都是“感染源”。无数次怵目惊心的教训证明,疫情是永远捂不住的,反而会扩散到不可收拾。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都是历史的奴隶而已,在规律之神的烛照之下秋毫毕现。


何以至此?知乎上有人提问《3 月 9 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例 4 例、无症状感染者 76 例,目前情况如何?》,最高赞的一个回答是:四个字:疲态尽显。答主说,不是要谴责谁,而是很明显能看到,经过漫长的抗疫作战,某些岗位上的人的弦确实有些松懈了,群众也能理解这种长期抗战的疲惫。


松懈不得啊。针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风。只要有一个环节、一个点位出现疏漏,必然就是轩然大波。


教训不可谓不惨痛。



3、上海不容有失,上海也绝对不会有失



随着魔都的破防,“上海模式”已经破产的论调甚嚣尘上。


一体化好多年了的兄弟们也变得各人自扫门前雪了,毕竟,守土有责嘛。



如果说有抗疫的“上海模式”,那这种模式的核心要义就在于精准防疫,兼顾民生与抗疫,追求的是既能做到社会面清零,同时做到最大程度让城市或我们所居住的环境受影响小一点、停摆的幅度小一点、管控的人群少一点。对于这一点,绝大多数上海人和身处上海的人都是“拎得清”的,因为他们切身感受着精准防疫的温度,而不是反过来的一刀切。


殊不知,2021年上海一共承接了14137架次国际和港澳台航班,占全国35.6%;2022年,上海的入境航占比继续在上升。1月,上海承接1028架次国际和港澳台航班,占整体2579架次的39.9%;2月,上海承担了944架次,占比首次突破40%,达42.8%……


然而,当眼下“上海模式”遭遇空前考验的时候,却又那么多人兴奋异常,他们幸灾乐祸的到处留言:你看,打脸了吧,让你们不早点封城?让你们祸害全国?


正如【海边的西塞罗】的追问:你们真觉得“封城”是一件多么美好,多么值得鼓励的事情吗?!一旦执行,它会耽误多少人的正常生活,干扰多少人的正常出行?当然有些地方,受当地条件的现实,不得不采取这种下策。但我们应该最不希望上海也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说,所谓的“上海模式”其实都是在给整个中国的防疫“探路”,看看我们能不能花最小的代价,尽量不干扰民众正常生活的达成抗疫的目标。如果上海这条路最终被证明走不通,那意味着一种追求平衡的尝试的失败,我们或将面临更艰难的选择:到底是全面执行更严格也代价更大的防疫政策,还是一小步一小步地逐步选择放开。这将是一个更加艰难的选择题。


现在再极端的人也不会支持躺平突然放开。唯一值得讨论的问题是,如何花费最小的代价,最终达到与世界共通。眼下,上海不容有失,上海也绝对不会有失。那些等着看上海笑话的人自身就是个笑话。


从追赶到并跑,再到跑赢,比的是耐力。张文宏指出:“与病毒并跑的阶段最为辛苦,也会有一定监管区域病例不断会被检出,也可能会发现个别跑出第一个包围圈的病例,但是不要紧,马上启动新的动态清除。奥密克戎传播速度快,在启动精准化动态清零时的难度就更大,会有一个和病毒并跑的艰难过程。但是通过持续性的动态清零,可能会影响到城市的少数社区,也可能分布比较散,但是仍能维持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转,并且压制病毒的传播,将病毒传播逐渐压制到零”。


众志成城,不舍昼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守与暖意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悄然“流淌”。一位上海网友感慨:此刻身处上海,然而却有一层难以名状的安心与信任。这种追求平衡的尝试很难,但这个城市却始终在努力坚持“上海模式”。体验过万圣节的迪士尼,也看到过宠物和主人一同隔离的善意,这些都是光。



【版权相关事宜,请联系刀先生】


·END·
 


冷静 | 专业 

有温度



微信号:SH-scalpel


原创内容 谢绝转载

刀先生(编辑)邮箱:shanghailyd@126.com

QQ:3268131491


更多精彩文章,大家都在看——


解密 | 都确诊7例了,魔都为什么还不搞“全员筛查”?


张文宏、石正丽罕见「同框」,这个一等奖解密魔都何以「结界」


大事!今天张文宏有了新职务:建设传染病防控的『魔都结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