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均明:“简牍研究专题”主持人语

李均明 中国文化研究
2024-09-13

中国文化研究

2022年

简牍研究专题

主持人语


文 | 李均明


简牍是出土文献中最具潜力的部分——不仅数量多,层出不穷,内容也极为丰富。迄今出土汉文简牍已逾30万枚,加之以少数民族文字书写的简牍则数量更多,且遍布全国大部分省区:除了甘肃、内蒙、湖北、湖南等地集群出土了大宗简牍外,内地的山东、江苏、浙江、河北、河南、陕西、安徽、山西、江西、四川、广东、青海、北京等地或多或少有出土,乃至新疆、广西、云南等边疆省份、自治区也有新的发现。从公元前至公元后数百年,简牍是我们先人使用的主要文字载体,行用时间长达千年以上,加之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文书行政的严格执行,墓葬及遗址中蕴藏大量的简牍乃势所必然,虽然历年都有新的出土,但见诸于世者仅为冰山一角。简牍内容极为丰富,按习惯分为简牍典籍与简牍文书:前者涉及经、史、子、集,后者含书檄、簿籍、律令、录课、符券、检楬等公私文书。近百年来至今,简牍的整理与研究方兴未艾,硕果累累,不仅使许多已失传的古籍重见天日,又全面展现了古代文书行政的许多具体细节,无疑是中华文化基因的宝库。本专栏三篇论文向我们展示了从不同视角、不同方法研究简牍的成果。


二重证据法是一百多年前王国维首先提出和运用的,影响深远。郭永秉《先秦古书源流的二重证据研究试探——以清华简的〈厚父〉与传世古籍的关系为例》一文,即通过二重证据法的实践,以清华简《厚父》为主,对清华简《尚书》类文献与传世《尚书·吕刑》及《孟子》引用《尚书》佚篇的渊源做了深入的研究,得出清华简《厚父》可能晚于《吕刑》的结论,又对《孟子》引《尚书》的文句做了新的校订与解析,指出其中的许多错讹。


胡宁《“与点”究何因:海昏简〈论语〉献疑一则》,以文字训诂的方法,从微观的角度,对《论语》“曾皙言志”传世本与简本的异文做了深入探究,认为二者只是通假关系。又通过围绕“雩祭说”的讨论,认真对比各家观点与主流观点的异同,赞同汉代经学家的主流观点,否定王充等人的诠释。认为古今气候有变化,“暮春”而“浴乎沂”在春秋时期是完全可能的;又考证“风乎舞雩”的“舞雩”只能是个地名,而“暮春”当非“雩祭”举行之时。


周海锋《秦制在新地的展开——以简牍为考察中心》,则以历史学的方法,从比较宏观的角度考察秦统一初期对新地的治理。文中将里耶秦简、岳麓秦简、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等所见具体文件及法律条款,结合传世文献的宏观描述,勾勒出秦统一初期在新地面临困局时采取的掌控政策与具体措施,包括特殊的官吏政策、高效的邮传体系、鼓励垦田、严密户籍、注重县学等,逐步巩固其统治基础。


简牍的整理与研究涉及学科领域广泛,方法与视角当然不限以上三种,只有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手段,才能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作者简介

李均明(1947— ),男,祖籍广东博罗,归国华侨。现为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简牍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文化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