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机会平等还是结果平等?美国平权法案和中国中高考

周伯通 法嘉LAWPLUS
2024-09-05

教育公平到底需要机会平等,还是结果平等?


6月29日,美国最高法院以6:3票作出了一个历史性裁决:禁止大学在今后的录取中,将学生的种族作为一个因素。首席法官约翰·罗伯茨(John Roberts)撰写的多数意见中写道:“对待学生必须根据他或她作为个体的经历,而不是种族。”


事情的起因是,美国学生公平招生组织(SSFA)研究了哈佛大学的招生情况,认为在仅考虑学业成绩的情况下,亚裔学生的录取率应该为43%,但实际上对亚裔学生的性格评估中打出较低分,使得实际比例只有26%。



哈佛方面则表示,追求学生种族多元化一直是其教育使命的一部分,否认使用种族配额来实现目的,种族只是招生时的一个参考因素。在美国最高院作出裁决后,哈佛大学校长发表声明,哈佛将遵守最高法院的这一决定,同时继续追求学生群体的多元化。但同时表示:“为了使领导者适应复杂的世界,哈佛必须招收和培养反映并经历了人类经验多个方面的学生群体。” 


哈佛将种族考虑进去的做法来自于美国著名的“平权法案”。2020年周伯通写过一篇《华裔和平权法案——谁叫你肤色不深一点呢?》介绍过平权法案,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在那篇文章里,周伯通有两个观点:“依我看,平权法案得有个目标和过渡期,一代人的时间不够两代人总可以了吧?咱华裔不也是通过一代人的努力就从平权法案的支持者变成反对者的?”没想到美国的大法官也是这么想的,罗伯茨大法官说理道:“招生计划都缺乏足够集中和可衡量的目标来保证种族的使用,不可避免地以消极的方式使用种族,涉及种族成见,并且缺乏有意义的结束时间。”


以上是周伯通说对的一个观点,另一个观点是:“尽管如此,在看得到的将来,无论共和党还是民主党当选,平权法案不太可能被废止,还会在美国大行其道。没有对错,这是美国人民自己的选择。”时隔3年,这个平权法案就被废除了,可见3年前我还是too simple。美国最高法院在很多问题上的裁决政治色彩很浓,如今的美国最高院,共和党提名了大多数的大法官,碰上合适的案子,自然会选择保守的倾向。



在平等的大旗下,到底是机会平等还是结果平等是美国左右派的一个重要政治分野。以共和党为代表的的右派强调机会平等,对应的英语词是EQUALITY,不考虑个体差异;每人同等的支持,美国右派强调的;而以民主党为代表的左派强调结果平等,对应的英语词是EQUATY,就是根据个体差异给予不同支持;最终达到相对的结果平等,有点均平富的意思。除了上述案件,美国最高院最近另一个重量级裁决,认定政府无权取消数十亿美元的学生债务。也是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的大对决。


教育公平一直是所有社会最敏感的话题之一。和美国最高院的裁决不同的是,中国的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越来越注重结合结果平等的因素。


就种族平等而言,中国采取的是给少数民族中高考加分的政策。中国的加分政策并不是为了追求多样化,而是“由于民族地区的差别,教育条件、历史、自然等原因”对少数民族的照顾。但少数民族地区一定就是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吗?这种照顾政策是否还能起到结果平等的作用有待商榷。


我国各地的中高考,除了对少数民族和烈士、现役军人、华侨等有加分政策,教育部要求各省通过农村和脱贫地区学生专项计划,让省属的一些高校对农村和脱贫地区学生给予照顾。部分顶级高校推出降低分数线的优惠政策,如清华大学的自强计划和人大的圆梦计划,目标是让寒门出贵子不是梦。


我们国家的录取率在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从结果来看,北京、上海、天津的考生,无论一本率、211率和985率都领先,单从211和985录取率来看,教育资源不丰富的西部省份如宁夏、青海、西藏和东三省等地也名列前茅。所以,从地区分布来讲,那些高校比较多的省份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同时,各高校在划分各省名额的情况下,也兼顾了地区公平,有意识向欠发达省份倾斜。比较吃亏的像广东、河南、浙江这样的人口大省,经济也挺发达,但高校资源并不多,考生就开启了地狱模式。所谓兼顾地区公平,其实就有点结果平等的倾向。因为这种结果平等会造成机会不平等,因此产生了高考移民的现象,广东考生如果想办法能在西藏参加高考,作用比美国白人变种族的效果还要明显。



中国的高考选拔实际是省内竞争,而除了前述的少数特例,高考的省内竞争基本是机会平等的价值取向,也就是主要看分数。但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从2022年开始,大部分的城市在中考阶段,开始试点名额分配,其中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根据教委的文件,目标是在2024年实现100%分配到校。


就2023年的上海中考而言,各个市重点学校招生有三个来源:名额分配是大头,占了60%左右,其次是中考裸考分数25-30%,自招是10-15%。名额分配中,大头的分配到区,占所有名额数的80%,分配到校的占20%。这种体制的好处是鼓励区内排序和竞争,同时也保证了那些没有进名校的“鸡头”,也能在中考中脱颖而出,从而一定程度克服初中阶段学校资源不平衡造成的学生成绩差异,往结果平等倾斜


周伯通还是认可国家教育改革的大方向的,加分制度也好、名额分配也罢,浅层次的目的是让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状得到缓解,让那些普通学校的努力的孩子有出头之日。如果坚持下去,可以让大家放弃军备竞赛,心甘情愿地上上家门口的普通学校,学校也可以放松唯分数论,毕竟国家不需要太多的做题家。再深一步,当家庭不用为孩子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卷的时候,可能生育率也会逐渐上来。


无论如何,周伯通是反对现在这越来越卷的教育的。北清复交和985、211的高校就这些,按照公布的202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193万人,按这个基数计算,211高校全国录取人数为59.77万人,211录取率为5.01%。



这个比例非常接近我在一文《对最近大势的一些感想》中的论断——金字塔塔尖的5%的精英,带着95%的普通人。这篇文章后有个读者精选留言:浙大是千里挑一,所以在中国,如果只看读书评判哪有5%精英?2%的上浙大这种top10水准的,很多都还活的狗一样。”我特意查了一下,浙大2022年全国本科招生6200名,这在全国前五的高校里算是招生人数多的学校。按全国前五的基数,算2万人,再推算这一届参加高考的人口基数,也就是2004年前后的出生人数,大约稳定在1600万人左右,所以这位读者所说,考上浙大算千里挑一也没错。


为了选拔这千分之几的精英,将大部分孩子都卷入一场大逃杀游戏,值不值得?


从国家而言,我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是,如果我们按照原来讲求机会平等的老路继续走下去,地区间的不平等将继续加剧,会造成城市的竞争力差距进一步拉大。而且越来越卷的教育让老百姓的生育意愿下降,长远来讲,生育率带来消费、带来人才、带来国家竞争力。所以,无论打压教培、力推名额分配,都是通过有形的手扭转唯分数论,往结果平等的方向倾斜。目前,我的观察,周围的人还是在合成谬误中博弈,只能选择继续军备竞赛。因此,政策的长期收效有待观察。


当下,我们不能像美国那样将教育问题政治化,而是要反思我们教育的目的,始终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同时,发现和发挥孩子们自己的长处,让他们做合适自己的的事情。


本文转载自坚持装深刻

作者:周伯通



热门课程


【招生简章】卓越法务与合规精英班招生简章

【火热招募中】法务必修的争议解决实务工作坊火热招募中!

企业VIP法商内训定制服务

资质认证 | IAPP隐私保护人员认证培训


热门文章


大公司盛极而衰的命运,拿什么来拯救?

活在当下|米兰·昆德拉和凯文·凯利

数据安全上半年“罚单”23起,罚金百万不等,合规建设该如何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法嘉LAWPLUS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