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码煤炭行业(九):煤企转型之新能源

池光胜 高文君 债券池 2023-01-15

摘要


■煤企为何转型新能源?一方面,煤企具有产业优势,能源开采、装备制造经验成熟,拥有稳定的下游电厂、化工客源,以及先天地域优势,大型新能源项目与煤炭资源分布重合度较高。另一方面,近年来煤炭行业资本开支明显下降,但煤价大幅增长,煤企尤其是优质大型煤企在手现金规模大幅增加。


煤企布局哪些新能源?我们梳理了所有发债、上市煤炭企业的新能源业务布局,共有28家煤企布局新能源。煤企转型新能源的方向主要包括三种:1)新能源发电:最主要转型方向。新能源发电当前仍存在弃风弃光率偏高、调峰能力偏弱等问题,新能源发电+煤电的供电组合既能满足“双碳”转型目标,又能保证电力供给、调峰能力,是当前煤炭企业转型新能源的最主要方向。截至目前,已有16家煤企明确布局新能源发电,且以光伏发电为主。多家煤企提出“十四五”新能源发电规划,但新能源发电项目进程缓慢,已实现发电的装机容量不大,仅有不到10家煤企实现发电。其中,国家能源集团、晋能电力装机容量较大,其他煤炭企业装机容量则普遍在几十万千瓦。2)新型储能:集中于电化学储能中上游。我国超70%的新型储能均为锂电池储能,是煤企主要布局的储能领域。截至目前共有8家布局新型储能领域,集中于上游原材料和中游电池生产。上游原材料方面,包括宝泰隆、华阳股份、华阳新材料、平煤股份和平煤神马集团,其中,宝泰隆是国内较少拥有石墨矿床资源的企业,石墨烯、针状焦产能较大;华阳新材料主要生产石墨烯,华阳股份新型储能项目较多,包括高效光伏电池组件、钠离子正负极材料项目以及飞轮储能系统。平煤股份主要生产石墨电极,平煤神马集团则已经实现上中游覆盖,拥有高效单晶硅电池片产能和超高石墨电极产能,并已签署年产3万吨锂电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合作协议,同时锂离子电池项目已经投产。山煤国际和晋能电力则主要覆盖中游储能电池的生产,但山煤国际正组织对太阳能电池项目重新进行论证;晋能电力异质结晶硅高效光伏电池组建项目已投产。3)新材料:布局相对较少。新材料种类繁多,且生产存在一定技术壁垒,煤企布局新材料领域较少,仅5家布局新材料领域。其中,冀中能源、临矿集团主要生产玻璃纤维,冀中能源股份旗下冀中新材第二条10万吨玻璃纤维生产线已投产;临矿集团旗下上市子公司玻纤集团专注于玻璃纤维研发生产。兰花集团则主要生产纳米材料,控股子公司兰花华明纳米材料主要生产超细粉末等新材料产品,拥有纳米碳酸钙10万吨/年、超细碳酸钙15万吨/年、纳米功能粒料5万吨/年的产能。除上述三个主要方向外,还有煤企布局新能源汽车,美锦能源旗下两大新能源商用车子公司飞驰科技和青岛美锦积极布局氢燃料电池整车制造,年生产能力合计达10000台,并且向上游产业链延伸,累计已建成并投运加氢站8座。整体来看,煤企新能源项目当前多数处于拟建或在建,已经投产的项目不足半数,能够为公司提供稳定现金流的项目数量则更少。从已披露数据的四家公司来看,新能源业务当前毛利率仍低于公司煤炭业务,且水平差异较大,晋能电力新能源发电毛利率达32.4%,而潞安化工集团光伏发电毛利率仅4.9%,临矿集团玻璃纤维业务毛利率达41.1%,但兰花集团旗下纳米材料业务净利率为负。


■煤企如何布局新能源?煤企转型方式主要有三种:直接投资、项目合作和股权投资。前两种方式较为普遍,如国家能源集团、华阳股份、晋能电力等基本均为直接成立子公司的方式,宝泰隆则多为合作项目。部分煤企选择以股权投资形式进行布局,典型企业如陕西煤业,已经股权投资了隆基绿能、北京驭能者、彤程新材料等多家新能源公司。除陕西煤业外,中国神华、美锦能源也已成立新能源产业基金。中国神华2021年先后参与设立北京国能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和北京国能绿色低碳发展投资基金,总规模分别为100.2亿、60.01亿,主要投资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项目;美锦能源2021年设立2支基金产品美锦氢扬股权投资合伙企和锦华合盛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总规模分别为5050万、5000万,主要投资燃料电池、氢能研发等项目。


■风险提示:新能源政策不及预期,煤价调控超预期等。

    


正文


根据《解码煤炭行业(二):“双碳”目标下,发债煤企的转型之路》,我们研究了煤炭企业转型的两个主要方向:煤化工、新能源。本文将对煤企新能源转型进行全面解析,以供投资者参考。


1煤企为何转型新能源?

“双碳”目标背景下,煤企转型具备先天产业优势、地域优势且资金充足。一方面,煤企具有产业优势,具备能源开采、装备制造的成熟经验,拥有稳定的下游电厂、化工客源,以及先天地域优势,我国大型新能源项目基地多数位于西北地区,与煤炭资源分布重合度较高,如我国第一批容量约1亿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主要位于甘肃、青海、内蒙、宁夏等西部地区。另一方面,受制于2011-2013年行业产能过剩以及2016年以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行业资本开支明显下降,2019-2021年虽在行业景气度好转以及政策鼓励保供稳价背景下有所回升,但在“双碳”目标持续推进下,煤炭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时间长,资本开支仍低于此前水平,且新矿井的使用时间一般长达数十年之久,长期来看与双碳背景相违背,企业进行煤炭固定资产投资的意愿不强。但煤价大幅增长,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改善,煤企尤其是优质大型煤企在手现金规模大幅增加。


2煤企布局哪些新能源?

我们梳理了所有发债、上市煤炭企业的新能源业务布局,电投能源、旭阳集团等虽有煤炭业务但主业为发电、化工等其他产品的公司不纳入统计,母子公司若皆有新能源业务但披露的信息不同则均纳入统计、相同则保留母公司,若公司公开资料未披露相关明细,则认为新能源业务较少或未布局,共有28家煤企布局新能源。


煤企转型新能源的方向主要包括三种:新能源发电、新型储能、新材料。


2.1. 新能源发电:最主要转型方向

常规能源通常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变裂能等,新能源发电则主要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等。我国新能源发电集中于光伏、风能,2021年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53GW、46.8GW,较2019年增长85%、76%。根据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十四五”期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大力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化开发,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风电分散式开发。政策大力支持下,未来光伏、风电将会持续快速发展,但新能源发电容易受到季节和天气影响,具有一定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且部分地区存在弃风弃光率偏高的问题,当前新能源电力系统调峰能力也弱于煤电系统。因此,煤企转型新能源发电具备先天优势,新能源发电+煤电的供电组合既能满足“双碳”转型目标,又能保证电力供给、调峰能力,是当前煤炭企业转型新能源的最主要方向。


截至目前,已有16家煤企明确布局新能源发电,且以光伏发电为主。多家煤企提出“十四五”新能源发电规划,如山东能源集团计划到“十四五”末,集团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5GW,力争实现20GW,目前阿拉善400MW风电项目仍在建设中,启动企业自由分布式光伏项目,积极推动渤中海上500MW和400MW风电项目,通过有序推动新能源的集群发展,培育壮大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山东能源控股上市子公司兖矿能源提出“力争5-10年新能装机规模将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加快培育发展内蒙锋威光电等项目,启动省内集中式光伏项目前期工作,开展储能技术专项研发;徐矿集团提出争取到“十四五”末,实现配套建设新能源权益装机容量300万千瓦以上,新增省内新能源权益装机200万千瓦以上,新能源装机占集团总装机规模比重增至30%。


多数煤企新能源发电项目进程缓慢,已实现发电的装机容量不大。但从当前进度来看,由于新能源发电项目投资规模较大、周期长而煤企起步普遍较晚,以及此前光伏项目存在盲目、过度投资等问题,部分项目出现缓建,多数煤企目前新能源发电项目仍处于拟建或在建状态,如山东能源集团、兖矿能源、金能科技等当前新能源发电项目仍在规划中。已经实现发电的装机量规模并不大,仅有不到10家煤企实现发电,且装机容量普遍不高。其中,国家能源集团装机容量最大,2020年末新能源板块装机容量达4781万千瓦,风电、太阳能分别为4603.8万千瓦、168.7万千瓦,发电量分别为892.3亿千瓦时、21亿千瓦时,为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煤炭企业;晋能电力作为山西煤企重组后的电力资产运营主体,新能源发电规模也较大,2021年末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128.3万千瓦、79.6万千瓦,发电量分别为26.9亿千瓦时、12.1亿千瓦时。其他煤炭企业装机容量则普遍在几十万千瓦,淮南矿业光伏发电为盘活塌陷区废弃土地资源项目,装机量相对较小。


2.2. 新型储能:集中于电化学储能中上游

煤企主要布局电化学储能领域。储能是指在发电端和用电端不一致时,利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将已经产生的能量储存起来并在需求时释放。从储存介质上来看,可分为机械类储能,如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形式;电磁储能,如超导储能、超级电容储能等形式;热储能,如熔盐储能等形式;化学类储能,如电解水制氢、合成天然气等形式;电化学类储能,如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形式。一般除抽水储能以外的储能方式均被称为新型储能,而我国超70%的新型储能均为锂电池储能,也是煤企主要布局的储能领域。化学储能按产业链划分,还可进一步分为上游,包含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材料;中游储能系统,不仅包含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和储能变流器,还包含储能系统集成、安装和运维;下游则应用至发电、电网、配电、用户等环节领域的终端用户。根据《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2》,预计到2025年,电化学储能年装机量预计将达到12GW,累计装机将达到约40GW,90%以上都将以锂电子电池为主,未来电化学储能发展空间广阔。


截至目前,28家煤企中共有8家明确布局新型储能领域,集中于上游原材料和中游电池生产。上游原材料方面,包括宝泰隆、华阳股份、华阳新材料、平煤股份和平煤神马集团。其中,宝泰隆是国内较少拥有石墨矿床资源的企业,拥有的密林石墨矿区已探明晶质石墨矿物量为721.3万吨,化学法石墨烯、物理法石墨烯年产能分别达到100万吨/年、50万吨/年,还拥有5万吨/年的针状焦产能,针状焦是生产碳素和锂电负极材料必需的优质原材料之一,价格较高、我国较为依赖进口。华阳新材料则主要生产石墨烯,预计100吨单层氧化石墨烯年内可实现投产;相较于母公司,华阳股份新型储能项目更多,第一条0.5GWH高效光伏电池组件生产线已经投产,第二条生产线进入单班产能爬坡阶段,年产2000吨的钠离子正负极材料项目签约开工,此外年产200套飞轮储能系统生产装配线已经投产。平煤股份主要生产石墨电极,平煤神马集团则已经实现上中游覆盖,拥有7.3GW高效单晶硅电池片产能和5万吨超高石墨电极产能,并于2021年6月与淅川县签署年产3万吨锂电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合作协议,同时拥有1.5GWH产能的锂离子电池项目,该项目已于2022年4月投产,预计拥有年产2亿只18650、21700锂电池的生产能力。山煤国际和晋能电力则主要覆盖中游储能电池的生产,其中山煤国际10GW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产业化一期3GW项目已经完成建设环评、配套设施的桩基处理等阶段性工作,但当前原材料供应、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等均发生较大变化,公司对项目技术路线重新进行论证;晋能电力2GW异质结晶硅高效光伏电池组建项目即将建成,首期100MW已投产。


2.3. 新材料:布局相对较少

新材料是指具有优异性能的结构材料和有特殊性质的功能材料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强度、韧性、硬度、弹性等机械性能,如新型陶瓷材料、非晶态合金等;功能材料则主要是指利用其所具有的电、光、声、热等功能和物理效应以实现某种功能,如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光敏材料等。常见的新材料种类包括复合材料,如玻璃纤维、石墨纤维等高强度纤维;超导材料,如超导陶瓷等;纳米材料等。

不同化学元素构成不同性能,新材料种类繁多,且生产存在一定技术壁垒,若不考虑电池材料,煤企布局新材料领域较少,28家煤企中仅5家布局新材料领域。其中,冀中能源、临矿集团主要生产玻璃纤维,具有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等优点,多用于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电绝缘材料和绝热保温材料,冀中能源股份旗下冀中新材第二条10万吨玻璃纤维生产线已于2021年3月建成投产;临矿集团旗下上市子公司玻纤集团专注于玻璃纤维研发生产,2021产量为40.3万吨。兰花集团则主要生产纳米材料,控股子公司兰花华明纳米材料主要生产超细粉末等新材料产品,拥有纳米碳酸钙10万吨/年、超细碳酸钙15万吨/年、纳米功能粒料5万吨/年的产能。


除上述三个主要方向外,还有煤企布局新能源汽车。美锦能源通过旗下两大新能源商用车子公司飞驰科技和青岛美锦积极布局氢燃料电池整车制造,年生产能力合计达10000台,2021年合计生产商用车601台,其中氢燃料电动车362台、纯电动车220台。并且向上游产业链延伸,2021年7月,由公司全资子公司华盛化工配套建设的年产能2000Nm³/h焦炉煤气变压吸附制氢项目已建成并投产,为氢燃料车辆加氢,公司累计已建成并投运加氢站8座。

但从建设进度来看,煤企新能源项目当前多数处于拟建或在建项目,已经投产的项目不足半数,能够为公司提供稳定现金流的项目数量则更少。从已披露数据的四家公司来看,新能源业务当前毛利率仍低于公司煤炭业务,且水平差异较大,晋能电力新能源发电毛利率达32.4%,而潞安化工集团光伏发电毛利率仅4.9%,临矿集团玻璃纤维业务毛利率达41.1%,但兰花集团旗下纳米材料业务净利率为负。


3煤企如何布局新能源?

煤企转型新能源的方式主要包括三种:直接投资、项目合作和股权投资。

前两种方式较为普遍,“双碳”目标下,煤企通过直接投资或项目合作的方式直接生产新能源相关产品,有助于企业产品转型、战略升级。如国家能源集团、华阳股份、晋能电力等基本均为直接成立全资或控股子公司的方式布局新能源领域,而宝泰隆则多为合作项目,2021年8月与中石油、哈电集团、七台河市城投签订氢能利用示范项目四方协议,12月与中石化签订战略框架协议,推进氢能方面的合作。


但由于新能源项目存在一定技术壁垒,且投资规模较大、建设周期较长、现金回收期较长,技术更新和政策调控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部分煤企选择以股权投资形式进行新能源布局。典型企业如陕西煤业,当前全部新能源业务均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进行,按照国家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方向,建立了投顾模式,布局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等行业优质资产,梳理出了涵盖四大维度、22条赛道、细分100+细分领域。截至2021年末,公司已经股权投资了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驭能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彤程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新能源公司。2021年11月,公司发布公告称将与上海开源思创投资有限公司发起成立陕西开源雏鹰股权基金合伙企业,基金计划认缴出资总规模为10亿,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不超过6亿,涉及投资企业的相关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


除陕西煤业外,中国神华、美锦能源也已成立新能源产业基金。其中,中国神华2021年先后参与设立北京国能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和北京国能绿色低碳发展投资基金,总规模分别为100.2亿、60.01亿,中国神华自有资金出资规模分别为40亿、20亿,主要投资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项目;美锦能源2021年设立2支基金产品美锦氢扬(青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锦华合盛(青岛)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总规模分别为5050万、5000万,均为美锦能源全资设立,主要投资燃料电池、氢能研发等项目。


相关报告

1、解码煤炭债系列

解码煤炭债(一):发债煤企初探

解码煤炭债(二):发债煤企债务变迁


2.解码煤炭企业系列

解码煤炭企业(一):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解码煤炭企业(二):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解码煤炭企业(三):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解码煤炭行业系列

解码煤炭行业(一):煤炭行业全景

解码煤炭行业(二):“双碳”目标下,发债煤企的转型之路

解码煤炭行业(三):资产重组后的六大煤炭集团

解码煤炭行业(四):如何看发债煤企“母弱子强”?

解码煤炭行业(五):全面拆解煤企成本端

解码煤炭行业(六):煤企转型之煤化工行业全景

解码煤炭行业(七):煤企转型之煤化工业务布局

解码煤炭行业(八):山西省属煤企重组知多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