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人说 | “让男朋友来家里过夜吧!”:家长该如何与孩子谈性?

2017-03-15 钱岳 缪斯夫人
夫人说

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多数中国家长已不再“闻性色变”,但“性”依然是亲子间的尴尬话题。面对日益长大、情窦初开的儿女,严厉管教和沟通引导,到底哪一个方式更为有效?如果我们想跟孩子聊聊“性”,又该聊些什么呢?


撰文:钱岳

责编:李汪洋


最近儿童性教材、性教育的事情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个美国和荷兰的对比研究,看看美国和荷兰的家长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谈性”,以及不同教育方式的后果(如青少年怀孕、感染性别或艾滋病的概率等等)。这个研究是出自社会学家Amy T. Schalet的书《Not Under My Roof: Parents, Teens, and the Culture of Sex(不要在我的屋檐下:家长、青少年、以及性文化)》。


美国家长:严厉的管制和污名化


提到美国,大家一定想到的是开放的性文化和健全的性教育。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和大多数人想象的恰恰相反,对于美国家长来说,青少年性行为(teenage sex)是让他们害怕的事情,所以他们想千方百计遏止孩子发生青春期性行为。大多数的家长绝对不会考虑让他们的孩子在家里发生性行为,而且性行为常常是家庭冲突的来源。听上去有没有很熟悉?没错,这是美国家长,和很多的中国家长竟然差不多!


美国家长通常如何看待青少年性行为呢?他们倾向于将青少年性行为“戏剧化” (dramatization),并且常常强调性行为的消极后果(如意外怀孕、感染性病和艾滋病等)。


美国家长认为青春期的孩子们都荷尔蒙爆棚,再加上他们的心智和感情都不成熟,所以他们没有能力控制自己,因此青春期性行为才会发生。


图片来源:pexels


同时,美国家长常常强化性行为及其后果的“男女有别”(换句话说,性的双重标准):比如他们觉得男孩的性欲望比女孩高;发生性行为后,女孩往往会对她们的伴侣有更多的情感投入,而男孩往往将性和感情分得比较开;女孩要通过“青春期禁欲”来做一个“好女儿”,并且维持一个“清纯少女的形象”(innocent little girlnotion),而对于男孩,家长则仅仅提醒他们“别搞出个孩子来”,然后鼓励他们去听从性的驱使(besexually driven),同时,男孩感到很大的外在压力促使他们去做“坏男孩”,从而符合社会主流观念的男子气概形象。

 

另外,美国家长认为,既然孩子住在他们的屋檐下,那么他们作为家长就有责任去制止青少年性行为的发生,直到孩子经济独立或者结婚之后。美国家长认为孩子应该在自己完全独立之后才发生性行为,不然只会破坏他们从青春期向成年期的正常转变。

总之,美国的家长觉得公开地和孩子谈性,是一件让他们感到很不舒服的事情。很多美国的家长和学校教育项目,对青春期孩子的性教育,都是认为青春期性行为是一件让人感到羞耻的事情,主张青少年应该禁欲(abstinence)。美国家长认为孩子和家长的联系应该通过家长对他们的控制来实现(connection through control),孩子只能通过经济独立或者结婚成家,来证明自己的自主能力,所以当孩子问“我可以把她带到家里来过夜吗?”大部分家长的回复是“没门,Jose(No way, Jose)”。


图片来源:pexels


那么家长对青少年性行为的严厉管制和污名化,有用吗?美国的实际情况是:


●     绝大多数的美国年轻人在高中毕业之前发生他们的初次性行为,到18岁时,接近70%的美国青少年已经发生过性交(sexual intercourse)。


●     同时,美国疾病控制和防控中心的数据显示,2014年时,每1000个15-19岁的女性,平均会生下24.2个婴儿(a birth rate of 24.2 per 1,000 women aged 15-19 years)。美国的青少年怀孕和青少年生育的发生率,尽管几十年呈下降趋势,但是在全世界的发达国家中,仍然是最高的。 


●     当了父母的青少年,近90%是未婚;80%的青少年怀孕是意外发生而非计划之中。 


荷兰家长:自由的谈论和正确的引导


荷兰家长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谈性呢?荷兰家长将性发展和性行为看做是很自然的事情,是人的身心发展的正常阶段。他们认为,性行为不一定非要等到孩子完全证明了他们的独立自主之后再发生,同时,性行为应该是经过家人同意后,在家里发生的事情。相比于美国家长对青少年性行为的“戏剧化”,荷兰家长则是通过一系列“正常化” (normalization)青少年性行为的措施,来和他们的孩子一起度过这个阶段。


图片来源:pexels


●     荷兰家长认为,性应该是一件可以被自由讨论和学习的事情。有关性、避孕的话题,都是可以在家里公开讨论的,并且他们与男孩和女孩的交流是相似的,不会给孩子留下“好女孩”和“坏男孩”两级分化的印象。


●     “性成熟” (sexual readiness)其实是对家长的要求:家长应该为孩子创造出一个环境,让孩子可以感觉到自己从生理上到心理上都已经准备好了,同时帮助孩子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self-regulation),这种自我控制体现在,在性行为发生之前,孩子了解并且计划使用安全有效的避孕措施。


●     荷兰家长宁愿孩子在家里发生性活动,而非在别的地方,所以家长往往是会允许孩子的伴侣来家里过夜的。荷兰家长相信,当家长对孩子管得很严的时候,孩子只会叛逆反抗或者偷偷做那些被禁止的事情;既然他们无论如何都是要做这些事的,为什么不给他们一些自由呢?


图片来源:pexels


总体来说,荷兰家长认为,对孩子的管教,其实需要通过和他们建立联系来实现(control through connection)。家长应该在家里营造出公开沟通的环境,并且只要孩子可以遵守他们共同商量、双方同意后制定的规则,那么孩子其实可以拥有少被家长管束的自由。

 

那么,荷兰家长的性教育模式成果如何呢? 


●     荷兰的青少年怀孕和青少年生育的发生率,几乎是全世界最低的。从2011年开始,每1000个15至19岁的女性中,平均不到5人生孩子。


●     在荷兰,很多的女孩甚至愿意主动(而不是被迫)和他们的家长讨论她们的初次性行为。因为家长和孩子对青春期性行为不带有道德判断,同时青少年怀孕率很低,所以,青春期的女孩从“羞耻感”、“坏女孩”、和“意外怀孕”的担忧中解脱出来。


●     很多荷兰青少年的性行为都是在家里发生的,并且相比美国青少年,他们更会把自己的性经历描述成美好、愉快的经历。


图片来源:pexels


讨论


虽然这个研究只对130个美国和荷兰家庭(父母和青春期孩子)进行了深入采访,并且大部分都是白人家庭,所以推广这个研究结果到“美国”和“荷兰”整个国家的普世情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这本书中的对比,确实很有意思。


    在美国,家长的极力打压,换来的是家长和孩子的冲突,以及很高的青少年怀孕率。 

    在荷兰,家长的正确引导和平等沟通,换来孩子美好、安全的青春期体验,孩子和家长的亲密关系,以及很低的青少年怀孕率。

 

我目前不知道中国的青少年怀孕率。但是,中国现在无痛人流的小广告满天飞,青少年性行为、怀孕、流产的新闻报道并不少见。正如荷兰家长所说,有些事情,不管你阻止不阻止,它们都会发生。既然无论如何都要发生,为什么不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引导,与他们建立共同的规则,然后给他们适度的自由呢?家长不谈、学校不教、甚至社会对其进行污名化,都改变不了青少年性行为、婚前性行为、婚前同居越来越普遍的大趋势。家长也曾是少年,你还记得曾经的自己吗? 


参考文献: 

Schalet,A. T. (2011). Not under my roof: Parents,teens, and the Culture of sex.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Zimmer-Gembeck,M. J., &Helfand, M. (2008). Ten years of longitudinal research on USadolescent sexual behavior: Developmental correlates of sexual intercourse, andthe importance of age, gender and ethnic background. Developmental Review, 28(2),153-224.

https://www.cdc.gov/teenpregnancy/about/index.htm

https://www.teenhelp.com/teen-pregnancy/teen-pregnancy-statistics/

http://www.dutchdailynews.com/dutch-teen-pregnancy-rate-among-lowest-in-the-world/




钱岳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社会学系助理教授

专注研究家庭婚姻

社会性别关系


她的更多文章:


研究表明:高龄生育可能会给孩子带来长远好处 |趋势

如果爸爸也可以休产假...|学人

你的另一半会影响你的收入,知道不?

父母老病 +婚姻紧张= 中年人的健康杀手|趋势

老无所依时,我们的父母该何去何从?|趋势



权威、严谨、客观

我们带你体验不一样的

情感婚姻生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