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贾文龙 | 驰骋氍毹砺初心 梅香如故逸梨园

贾文龙 中国戏剧杂志 2024-03-25

编者按

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

贾文龙

第2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河南豫剧院三团团长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副会长

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一个戏曲演员,一生中可能从未获过奖,也可能获过许多奖。而获过奖的演员无论获了多少,人们最关注的是“梅花奖”,许多演员都将荣获“梅花奖”作为一生中的幸事。

作为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奖,“梅花奖”是表演艺术高水准的标志性象征。自1983年设立以来至今已经40年了,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每届都有很多优秀的中青年演员角逐竞争。尽管我曾多次站在领奖台上,但我更向往有朝一日能登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领奖台,那是我心中的一个梦想。

“梅花奖”是以演员德艺双馨作为评价标准的。既看重演员的精湛技艺,又看重高尚艺德,二者缺一不可。若想“夺梅”也绝非易事。特别是作为一名常年扎根基层的戏曲演员,“夺梅”之路似乎显得更漫长,竞争也更加激烈。

《能人百不成》

我10岁考上林县豫剧团,1984年考入濮阳市戏校,毕业后进入濮阳市豫剧团。1992年我被任命为副团长,这一年剧团创排了大型现代戏《能人百不成》,我在剧中担任主人公白世成。这个戏也是我与“梅花奖”的缘起,无论如何是无法绕开的。剧中的“能人”村官白世成,带领村民创业却屡屡失败,被人戏称为“百不成”。这个戏属于轻喜剧,不仅题材立意新颖,而且形象真实独特,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整个排演过程,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因为这个角色气质虽然和自己有贴近的地方,但更多的还是挑战和跨越。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加上编剧、导演、音乐的沟通指导,我终于从内到外开始接近了人物要求,同时为后来《村官李天成》的成功创作积累了饰演村官的经验。

《愚公移山》

在全团上下的共同拼搏下,《能人百不成》在河南省第四届戏剧大赛上夺得一等奖,我个人荣获了优秀表演奖。省文化厅将该剧确定为重点剧目,在山西太原参加了全国地方戏曲交流演出。紧接着,剧团接到文化部邀请《能人百不成》剧组进京演出的通知。凭借全团上下的齐心合力和出色表现,该剧一举获得1993年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省委宣传部专门对剧组给予嘉奖,市里也对剧团进行了表彰。可以说,一出《能人百不成》,让濮阳市豫剧团一炮走红,迅速跻身于全省优秀文艺院团的行列。与此同时,我凭借这个戏开始走向了全国戏剧的平台和视野,艺术之路步入一个新的高峰。

1993年6月,剧团接到通知,文化部邀请《能人百不成》剧组再次进京展演。对于一个市级剧团来说,这是一件非常不易和难得的好事,我就趁此机会申报了“梅花奖”。我们在北京的演出大获成功,后来虽然我与“梅花奖”擦肩而过,但又收获了另一个惊喜,《能人百不成》荣获国家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化部第四届文华新剧目奖,我个人荣获文华表演奖。

《村官李天成》

时代的车轮进入了2002年。我迎来了艺术道路上的关键一年,也是我收获最多、值得铭记的一年。当时我被借调到河南省豫剧三团排演《村官李天成》,在此期间我还兼顾着濮阳市豫剧团的工作。那一年6月,为了迎接河南省第九届戏剧大赛,完成《村官李天成》汇报演出的我立即赶回濮阳,开始带领全团排演现代戏《连心桥》。正在排练此剧时,我再次接到了省文化厅的通知,说是为了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村官李天成》9月份要进京演出。作为这两出戏的主演,我忙得不可开交,但始终葆有激情。直到今天,我依然笃信:缺乏激情,就不可能对某件事持续专注和倾注心血。虽然当时条件艰苦,任务艰巨繁重,但越是艰难困苦,越能磨炼人,这样的工作也更有意义,更加光荣,干劲儿十足!当年的9月6日和20日,《村官李天成》和《连心桥》先后参加了全省戏剧大赛,分别荣获特别奖和二等奖。9月底,在省市领导的陪同下,中央单位领导在北京戏校剧场观看了《村官李天成》的演出。演出连演三场,剧场内掌声此起彼伏。演出结束后,领导上台接见了我们,称赞戏编得好,演得好,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许多唱词很有深意和新意,是近年来少有的精品之一,并给剧组赠送了花篮。演出结束后,有的领导还兴奋地模仿起我在剧中拉架子车的舞蹈动作,称赞我不但唱得好,而且舞得也很好。总之,三场演出圆满结束,反响强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及河南省众多媒体都全面报道了演出的盛况。这些点滴记忆共同构成了我丰富的人生画卷,成为我艺术道路上的精彩篇章。

《巧县官》

此次进京演出,在领导的支持下,我再次申报了中国戏剧梅花奖,并邀请有关专家观看了演出。虽然已经时隔10年,很多专家仍对我当年进京演出的《能人百不成》记忆犹新,有的还以为我当年已成功“摘梅”,这次是来夺取“二度梅”的。对于这次演出的《村官李天成》,不少专家更是赞不绝口,认为我在塑造人物和唱腔表演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一次进京演出社会影响很大,各方好评如潮。领导和专家们那种满足、惬意、兴奋的表情及肯定的表态,对我和全体演职员是很大的鼓舞,使我们越演越有信心,越演越有劲头。我十分怀念在京“夺梅”的日子,怀念那些和我一起同甘共苦的同事们。为了“夺梅”,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特别是大家拧成一股绳的拼搏状态让我深深感动、感恩。

《斩御史》

2003年3月29日,我带团在清丰县演出期间,接到了中国剧协打来的电话,告知我获得第2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喜讯,而且位列榜首。谢天谢地!那一刻,我多日来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好几天都一直处在兴奋状态。我比任何时候都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也深刻体验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深刻内涵。

《刘邦与萧何》

2003年恰逢“梅花奖”创办20年大庆,自然意义非凡。那一年,几乎所有历届“梅花奖”获得者都汇集到了京城,真可谓是名家荟萃,星光熠熠。此次赴京,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了第2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仪式和“梅花奖”20周年庆典晚会。再次站到全国戏剧界的领奖台,捧着沉甸甸的奖杯,我心潮澎湃。20多年一路走来的坎坷,饱尝的艰辛,付出的努力,那一刻都化作了幸福的泪水。这梅花,凝聚了一日日、一天天、一年年、一岁岁刻苦顽强的拼搏;这梅花,凝聚了无可估量的心血、汗水和泪水。正如著名画家吴作人那峻拔有力的笔触所描绘出的傲然红梅,“梅花香自苦寒来”那饱含励志情怀的诗句,是对这一奖项最佳的诠释。

《焦裕禄》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能够获得“梅花奖”对我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关口,具有重大的意义。“梅花奖”让我感受到,不断地追求与期待,不断地向往与期盼,也是一种幸福。一个人如果能认识到一种事业、哪怕一件事情的价值,从而心甘情愿地为其付出,这样的人生应该是快乐的,这样的生命也应该是充实的。在这个过程中,一次接一次不断追求的勇气和精神,远比一次短暂的胜利更接近永恒。正像球王贝利所说:“我的目标,永远是下一个进球。”

《重渡沟》

在我看来,“梅花奖”绝不是一时的荣誉,它会为获得者照亮此后艺术生涯中一条硕果累累的道路。就在获奖的第二年,我从濮阳顺利调入河南省豫剧三团,艺术事业从此步入了一个辉煌期。凡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在岁月的穿梭和沉淀中,总能形成一种信仰和精神,一脉相承,愈发历久弥新。我们一直说戏如其人,你是什么样的人,台上就呈现什么样的角色。我们的演员,思想上一定要有高尚的情操支撑,没有支撑,可能就会垮塌下来。多年来,我身体力行地恪守着“梅花”品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努力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河安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国家出台大力扶持戏曲事业的各项政策,给文艺界和戏曲界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推动了戏曲艺术在当下的振兴和发展。我认为,作为“梅花奖”获得者,不仅要保持“梅花奖”的荣誉,还要树立新时代文艺观,在艺术上实现新的跨越,不断开辟新境界。多年来,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精品服务人民,把人民作为艺术创作的本质属性融入作品,勇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责任。继“夺梅”大戏《村官李天成》之后,剧团又接连打造了《焦裕禄》《重渡沟》《大河安澜》等多部弘扬时代主旋律的精品剧目,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盛世梨园,梅香如故。2023年正值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40周年,也是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衷心祝愿中国戏剧梅花奖越办越好,欣欣向荣,开拓出更加瑰丽壮美的戏剧春天,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新的贡献。

  本栏往期回顾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征文进行时 |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周东亮 | “艺”路梅花带雪香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陈小朵 | 恒持此志 逆旅含香——我的“梅花使命”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打开封面 | 汪人元 | 认识梁伟平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汪育殊 | 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的追寻梅花之路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杨升娟 | 我与梅花奖同龄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邵志庆 | 梅花绽放四十载,春色满园朵朵香——我与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半生缘”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冯咏梅 | 梅香馥郁韵悠长——我和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故事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张培培 | 用热爱和敬仰,点亮属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那一朵梅花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王红丽 | 红梅俏丽不争春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翁国生 | 雪终输梅一段香——我的“梅花奖”故事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董 伟 | 创建梅花奖艺术团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顾 芗 | 红梅盛放迎春来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冯玉萍 | 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庆祝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40周年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田蔓莎 | 寒梅沁香伴我行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谷好好 | 梅花香自苦寒来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景雪变 | 肩负起新时代文艺的报春使命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林为林 | 傲骨冰雪暗香来——写在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周育德 | 说说我认识的几朵梅花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孟广禄 | 砥砺艺术初心,传承梅花精神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宋国锋 | 梅花激励40载  甘为剧坛效毕生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谢 涛 | 逐梦梨园 傲梅幽绽——我与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故事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任跟心 | 傲雪红梅 伴我同行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李树建 | 一个农村放牛娃的“梅花梦”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徐棻 | 梅花十二朵  迎春次第开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茅威涛 | 名演员的秘密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罗怀臻 | 更科学,更公正,更荣光——写在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40周年之际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季国平 | 重新认识梅花奖的深远意义和当代价值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王蕴明 | 凌霜傲雪报春晖——写在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40周年之际


责任编辑 孙竹

设计制作 竹子

主管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中国戏剧家协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